|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凭借细腻口感与丰富营养,成为日常零食及膳食搭配的优选。现代营养学证实,它能保护心血管健康、调节血脂,掌握其营养优势、挑选方法与食用方式,可让“坚果力量”更好赋能身体,它就是杏仁。
一、小小杏仁藏“宝藏”:营养与心血管保护力
杏仁是“营养密集型”食物,其营养素是守护心血管、调节低密度胆固醇的关键。
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能替代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降低“坏胆固醇”(LDL-C),提升“好胆固醇”(HDL-C),维持血脂平衡,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杏仁是膳食纤维优质来源,每100克含约12克膳食纤维,可结合肠道胆固醇,减少吸收并促进排出,辅助调节血脂,还能增加饱腹感、延缓血糖上升,利于体重与血糖管理。
此外,杏仁含维生素E、植物固醇、镁、钾等。维生素E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植物固醇竞争胆固醇吸收位点;镁和钾调节血压,共同守护心血管。
研究表明,长期适量食用杏仁可降低10%-20%心血管疾病风险,但需“适量”与“合理搭配”,过量易因热量高增加身体负担。
二、慧眼挑杏仁:4个维度避“劣质坑”
市面上杏仁种类多,挑选营养完整、品质优良的杏仁,需关注4个点。
1.优先原味无加工,拒重调味
原味杏仁最佳,无盐、糖、油添加,保留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盐焗、糖衣、油炸杏仁含大量盐、糖、油,易致血压高、肥胖,还可能破坏营养,购买时看配料表,选仅含“杏仁”的产品。
2.观外观:饱满有光泽,无霉变虫蛀
优质杏仁应颗粒饱满、形状完整、颜色均匀、有自然光泽。颜色过白可能漂白,发黑发暗或存放过久、受潮;颗粒需大小均匀,无破碎、虫蛀孔洞及霉点(含黄曲霉素,伤肝脏);表面无光泽可能油脂氧化酸败。
3.闻气味:清香无异味
新鲜杏仁有淡淡坚果清香,无刺鼻味。有“哈喇味”说明油脂氧化,有霉味、酸味则已变质,切勿食用,散装杏仁更需仔细闻。
4.验手感与口感:干爽酥脆
优质杏仁手感干爽、质地硬、不黏腻,发黏可能受潮或油脂渗出,过轻松软则不饱满或存放久。试吃应酥脆清甜,带淡淡苦味(正常),苦涩重、软烂或有异味则不佳。
三、健康吃杏仁:掌握“量、时、法”
1.控量:每日10-15克
杏仁热量高(每100克约578千卡),过量易热量超标。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成年人每日坚果摄入25-35克,故杏仁建议每日10-15克(约10-15颗),可搭配其他坚果。可作两餐间加餐,食后适当减少其他油脂摄入。
2.选时:两餐间、运动后最佳
两餐间(上午10点、下午3点)食杏仁,可增加饱腹感、补能量;运动后30分钟内食,助修复肌肉、恢复体力;早餐时搭配燕麦、牛奶等,丰富营养。避免睡前食用,易致消化负担与脂肪堆积。
3.健康吃法推荐
(1)直接生食
洗净后生食,充分咀嚼(每颗15-20次),助营养吸收。
(2)轻度烘烤
150℃烤箱烤8-10分钟,晾凉后食,口感更酥脆,无额外添加。
(3)融入三餐
早餐加杏仁碎至燕麦粥;午餐/晚餐撒杏仁碎到沙拉,或与蔬菜同炒;甜品/饮品用杏仁粉做饼干,或打杏仁奶。
(4)自制坚果酱
破壁机打杏仁酱(可加少量蜂蜜),涂面包或拌沙拉,避市售产品添加剂。
四、食用注意事项
1.区分甜、苦杏仁
日常食甜杏仁(南杏仁),颗粒大、扁平、味甜;苦杏仁(北杏仁)含毒,颗粒小、味苦涩,仅药用,勿误食。
2.特殊人群慎食
过敏人群禁食;消化弱人群少量试食,或吃杏仁粉;糖尿病患者控量,计入总热量。
3.正确储存
短期(1个月内)密封放阴凉干燥处;长期(1个月以上)密封冷藏(0-4℃,3-6个月)或冷冻(-18℃以下,1年以上),取出待室温后再开封,防受潮。
杏仁能护心血管、调血脂,掌握“选原味、看外观、闻气味、控食量”原则,科学融入饮食,可享美味与健康,为身体筑健康防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