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看到比哈尔邦这事儿,是我这几年看印度社会乱象里,最让我“震惊到笑出来”的一个。你要说现在诈骗多、套路深,大家都有心理准备,可你见过假警察假到什么程度?,假到能把整个县城骗得心安理得,还顺便搞出了一个“影子警局”,堂而皇之开在真正警局边上五百米的地方,生意比真的还火爆。最荒唐的是什么?一年多,居然没人发现。要不是旧警局局长那天刚好撞上,这俩人到现在可能还在“勤勤恳恳地办案”。
我先说说背景吧,比哈尔邦这个地方,说好听点叫“印度东北部的平原农业大邦”,说难听点,就是又穷又乱,人多事杂,社会治理基本靠天吃饭。班卡县就更别提了,全县就一个正儿八经的警局,警力少得可怜,来办事的人又一大堆,排队排一天都是常事。你要在中国,老百姓铁定早上访了,可在当地,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慢镜头社会”。排队久一点?正常。业务拖几个月?正常。事情不一定办得成?也正常。正因如此,莫尔姆和曼吉这俩卖菜的,居然真的靠着一身制服,在这里混出了“职业尊严”。
说到这俩人,你不得不承认,他们虽然胆子大到离谱,但也确实有点脑子。两人原本都是市场卖菜的,看别人给警察塞好处,心里羡慕得不得了,琢磨来琢磨去,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份工作赚钱不是靠能力,是靠衣服。穿上警服就是大神,不穿就是普通人。这逻辑虽然粗暴,但你别说,在当地还真行得通。于是他们去裁缝店订做了两套仿制服,裁缝还真有两把刷子,做出来的衣服不看细节,真能唬住人。武器也搞了,塑料套金属漆的假枪,装进枪套里,外人根本分不出来。就这样,两位“卖菜警官”正式开张。
刚开始他们还不敢搞太大动静,就是在街上巡巡逻、装装样子,结果居然有人主动塞钱求“照顾生意”。这下两人就更坚信自己找到了人生捷径,收入立刻翻倍。想想看,原来晒一天太阳卖菜赚不到多少钱,现在穿上警服走两圈就能收好处,这诱惑换谁都顶不住。于是,他们开始正儿八经当起了“警察”。交通堵塞帮着疏导;有人吵架上去劝阻;巡逻、检查、问询…你说他们像不像警察?别说,真像。街坊们都看在眼里,谁也没怀疑过。
可赚习惯了,就想赚更多。于是两人脑袋一热,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开一个警局呢?反正真警局又少,又忙,人又多。这样那样一推算,他们干脆直接在线上租了家旅馆,刷刷墙、贴贴告示、摆几张桌子,一家“新警局”就这么冒出来了。地点挑得也绝,就在真警局五百米外。甚至还有不少人办事路过,看见新警局就在旁边,懒得再走到旧的,于是就进去了。莫尔姆成了局长,曼吉当副局长。最夸张的是,当地人还真信了他们,特别喜欢莫尔姆那个 25 岁的女局长,说她亲切、漂亮、办事热情,甚至愿意绕路来这里办业务。你说荒不荒?
业务范围也整得巨大:案件受理、工作申请、住房申请,各种都能办。手续费明码标价,从 900 到 40,000 卢比不等。人多怎么办?演!他们还花钱雇村民排队,让真正来办的人以为这里办事效率高、业务火爆、值得信赖…你要是不提前加钱,还真得排队。这一整套说辞、动作、体验,你让我说,他们比真警察还敬业。
可荒唐归荒唐,骗局终究有露馅的时候。那天两人去街上巡逻,照样找了个理由说要做消防安全检查,要求超市老板交罚款。偏偏这家店昨天刚被真正的警察检查过,老板一听要再缴一次,直接火了,打电话给旧警局质问。旧警局的局长雅达夫一听,蒙了,我什么时候派第二批人去检查了?更离谱的是,他从来没听说过有“新警局”。他立刻带队赶过去,结果在路上直接和莫尔姆、曼吉面对面擦肩而过。局长心里立刻咯噔一下:这两个人是谁?不认识、不打招呼、还跑得飞快。
你想想,一个县城能有几个警察?局长怎么可能见过不认识的人员?于是他追上去一问,两人就开始慌了,想跑,直接被拦下来。再一看,他们穿的制服本身就问题多多,肩章位置都不对,材质也是山寨货。更搞笑的是,他们的枪,是塑料的。被逮住那一刻,场面据说几乎所有人都忍不住笑出声。
然而真正让警方震惊的还不是这个,而是调查之后才发现:这俩人居然运营了整整一年,骗了至少 500 多个申请者,还发展出六人团伙,连接待小姐姐都有。他们收的钱能办的业务一件都办不了,还编出一个“需要排队审核,要等两年”的理由,而当地居民听了还觉得合理,因为在这里,办事等两年,真的太正常了。
你说讽刺不讽刺?真正的警局效率低到让骗子都有了“生存土壤”。居民们甚至还觉得假警局比真警局态度好、办事快、收费透明。这 TM 不是魔幻现实主义是什么?
最终,这些假警察全部被抓,假警局被抄,桌上堆着申请表、假制服、假枪,像电影现场一样。而真正组织者也趁风声不对跑了,现在还在追捕。但你要说这案子本身荒唐吗?说实话,它不仅荒唐,它真实反映的东西更荒唐,一个县城落后的制度、居民无奈的妥协、权力象征的脆弱,以及骗子利用系统漏洞钻出来的黑色幽默。
我看到这事儿的时候,脑子里就冒出一句话:在一个制度混乱的地方,最危险的不是坏人,而是坏人竟然能轻易伪装成“好人”并长期合理存在。
也许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在“海燕论坛|罪念研究所”讨论这样的案件,因为这种荒诞的犯罪背后,藏着的永远不是笑话,而是现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