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各位所里的朋友,大家好。
在咱们“罪念研究所”潜水这么久,每天看大家剖析心底的那些事儿,有悔恨,有不甘,有在道德边缘反复横跳的挣扎。今天,我也想给大家分享一个我最近挖出来的陈年旧案。这事儿表面上看,是一个极限运动的悲剧,但你把细节掰开了、揉碎了看,会发现里面藏着的人性、欲望、野心和那份沉甸甸的“罪念”,简直就是为我们“研究所”量身定做的完美样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后来成了世界级的传奇人物,但他这辈子,恐怕都走不出那个阴冷、黑暗、夺走了他兄弟性命的水下洞穴。
故事的主角叫马丁·法尔,一个天生的洞穴探险家。这家伙从小就对钻洞着迷,十几岁就自己发现了新洞穴,十九岁学会潜水,简直就是为这项运动而生的。他胆子大,技术好,甚至有过濒死的经历都吓不退他,反而让他觉得更刺激。这种人,说好听点是热爱,说难听点,就是骨子里刻着“冒险”和“征服”的基因。而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叫索拉里,比法尔大三岁,同样是经验丰富的好手,性格更稳重、更学术一些,甚至立志要写一本关于洞穴研究的书。这两个人,一个是火焰,一个是磐石,因为共同的爱好成了铁哥们,总想着一起搞个大新闻,在洞穴探险圈里“一战成名”。
他们的目标,是威尔士一个叫做“钥匙洞”的鬼地方。那地方,就是个巨大的地下迷宫,里面黑咕隆咚,地形复杂,很多地方都被水淹了,形成了一个个“积水坑”。在他们之前,已经有很多前辈探险家在这里折戟沉沙,包括一位叫帕克的牛人,都在某个地方选择了放弃。这一下,可就点燃了法尔心中的那团火。你想想,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血气方刚,技术顶尖,他心里想的是什么?肯定是“帕克都不行,要是我行了,那我岂不是比牛人还牛?”这种渴望被认可、渴望证明自己的野心,就是整个故事悲剧的开端,也是一切“罪念”生根发芽的土壤。
本来,他们计划两人一起去挑战。但偏偏不巧,索拉里的膝盖有伤,需要休养。可法尔等不及了,他心里那股火烧得他坐立不安,生怕被别人抢了先。于是,他决定自己先去探探路。你看,第一个魔鬼的细节就出现了:为了“名声”和“第一”,他已经开始打破和兄弟的约定,表现出了急不可耐的冒进。他带着另外几个人,成功地深入到了钥匙洞一个前人未至的区域,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被水淹没的未知洞穴,也就是“四号积水坑”。这次成功,让他更加兴奋,也为接下来的悲剧埋下了最致命的伏笔。他尝到了甜头,他觉得,那个传奇的宝座,离自己只有一步之遥了。
一个月后,索拉里的伤好了,两人终于正式出发。这一次,只有他们两个人。他们轻装简行,凭着法尔上次探路的经验,一路配合默契,顺利抵达了那个新发现的“四号积水坑”。这里,就是命运的交叉点,也是人性开始面临终极考验的地方。在下水前,他们做了约定:任何一方觉得不对劲,都可以随时独自返回。这个约定听起来很理智,但在极限环境下,它恰恰成了一份“免责声明”,让他们在潜意识里,放松了对彼此“绝对责任”的警惕。
进入黑暗冰冷的水下,索拉里很快就感觉鼻窦不舒服,这是潜水员常见的问题,但足以影响状态。而且,他的气瓶是正浮力,需要耗费更多体力来下潜。法尔呢?他状态正好,气瓶是负浮力,下潜轻松,而且他心里装着上次未完成的探索,满脑子都是前方那片未知的黑暗里藏着的荣耀。在潜水线用完,两人交换位置后,索拉里明确表示自己顶不住了,想要返回。而法尔,在检查了双方的气瓶余量后,做出了那个改变一切的决定:索拉里自己按原路返回,他要继续前进。
兄弟们,让我们暂停一下,把自己代入到法尔当时的情境里。一边,是身体不适、明确表示要退出的兄弟;另一边,是近在咫尺、可能让你一战成名的未知领域。你会怎么选?是陪着兄弟一起安全退出,还是让他自己先走,你去追逐你的梦想?法尔选择了后者。我不想用“自私”这么简单的词去评价他,因为在那样的情境下,那种对未知和荣誉的渴望,就像毒品一样,足以让他把“兄弟情义”和“安全准则”暂时抛在脑后。他被自己的野心和欲望,彻底绑架了。
独自前进的法尔,很快就发现前面的路是死胡同。这时候他才猛然惊醒,自己违反了潜水界最基本的“三分法则”——三分之一的气体前进,三分之一返回,三分之一备用。他把本该用于返回和备用的气体,浪费在了无谓的探索上。死亡的恐惧瞬间攫住了他。他慌了,开始拼命往回游。路上,他追上了游得比较慢的索拉里,他只是简单示意了一下自己气体不够,然后,为了活命,他几乎是本能地加快了速度,把索拉里远远地甩在了身后!甚至因为速度太快,导致耳朵剧痛。在那个瞬间,他脑子里只有一件事:活下去。至于那个还在后面黑暗中摸索的兄弟,已经被他抛在了求生的本能之后。
当法尔终于浮出水面,大口呼吸着洞穴里那潮湿的空气时,他以为自己得救了。他坐在水边,一边平复心情,一边等着索拉里上来。他天真地以为,索拉里的气比他多,游得慢点也肯定能出来。可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水面却始终平静如死。一个小时后,法尔心里的不安终于战胜了疲惫。他意识到出事了。他挣扎着回去拿了备用气瓶,冒险再次下潜,却只发现了一根断掉的潜水线。他知道,一切都晚了。当他终于爬出洞口,坐在地上,看着天色从黄昏变成黑夜,那个他最熟悉的伙伴,再也没有出现。
后来的故事,就像所有悲剧一样,充满了无力和遗憾。救援队来了,因为暴雨,救援被迫中止。几天后,更专业的队伍再次下潜,搜索了两个小时,还是一无所获。最终,官方宣布取消搜救。索拉里,那个梦想着写书的年轻人,被永远地留在了那个冰冷、黑暗的水下迷宫里,尸骨无存。而活下来的法尔,则要背负起这一切。圈子里说什么的都有,有人同情,有人质疑,甚至有人恶意揣测是他故意杀害了索拉里。这些流言蜚语,再加上他内心无穷无尽的自责和悔恨,构成了他的“罪念”,一个将伴随他一生的十字架。
这个“罪念”是什么?是他为了功名,不顾兄弟身体状况,执意要挑战极限吗?是他在水下,做出让兄弟独自返回的决定吗?还是他在自己缺氧时,本能地抛下兄弟,独自逃生?我觉得,全都是。他没有犯罪,法律上他无懈可击。但他“杀”了那个曾经可以交付后背的兄弟,用自己的野心、冒进和求生的本能。最讽刺的是,这次事故,以及他后来在书中对这次事故的坦诚描述,反而真的让他“一战成名”了。他后来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出版了十几本书,开办培训公司,成为了洞穴潜水界活着的传奇。
可每当他站在荣誉的顶峰,享受着世人的赞誉时,他会不会想起那个冰冷的下午?那个在他身后,慢慢消失在黑暗中的身影?他所有的成就,都建立在一个年轻生命的消失之上。他用一生去探索地球上最深的黑暗,但可能永远也无法探索明白自己内心的那个黑洞。他把自己的余生,活成了一座纪念碑,一半刻着荣耀,另一半,刻着索拉里的名字。这就是这个故事最让我感到唏嘘的地方,也是最值得我们“研究所”深思的地方。有时候,一个念头的差别,一次选择的失误,并不会让你锒铛入狱,但它会把你永远地囚禁在心灵的牢笼里,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反复咀嚼那份无法释怀的罪与罚。
不知道兄弟们看完是什么感觉。换做是你我,在那个岔路口,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欢迎大家在下面聊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