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上周的东京车展上,有个画面特别有意思:
/ L% W1 I( n8 g- l; r0 }一辆红色的仰望U9开上舞台,灯光闪烁、鼓点炸裂,车子还在原地“跳舞”。场面是挺燃的,可台下那一圈穿西装的日本汽车高管们,一个个神情平静,甚至有点“发愁”的样子。% \! M! f) h' @$ L$ a' t( e
( P* X" X3 o# o+ I) X他们真正担心的,其实不是那辆会跳舞的U9,而是旁边那台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白色小车——比亚迪的电动K-Car,名字叫“RACOO(海獭)”。
- G3 z( n9 h" ~ P" G2 C3 U$ H; I$ A8 k5 r2 {* j
按计划,这款车会在2026年正式在日本开卖。现在比亚迪还在打磨细节,比如电池容量、续航、内饰和定价。但就这小车一亮相,整个日本汽车圈的气氛就变了。
T$ C2 d1 n W0 E. {9 y, x* j
% t' A: _2 e k/ R为什么?因为K-Car市场,正是日本车企最护着的一块地盘。. h+ b q5 H' U4 ~8 L: n% `
. u) \/ \4 W$ I. B1 E铃木社长的“态度三变”9 g+ d7 }1 ^2 ~
5 z% ?2 Z8 Q2 V9 o日本媒体这次几乎都围着铃木社长打转,毕竟铃木就是靠K-Car起家的。' ?4 \8 a, S' R" v: |9 W1 o1 ]
他被问到比亚迪要进军K-Car市场时,态度可以说是从“欢迎”到“紧张”的三连跳。
4 V# P1 [' {+ {/ E* G$ }& f; N- j& s) S3 O. F: t- G( l: L% b" r
第一次被问时他说:“欢迎啊!电动车能降成本当然好!”
% [7 f* M& q+ n9 J1 U第二次他说:“希望大家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R' p7 y+ m* G
到了比亚迪真把车开进展厅后,他终于紧张了:“我们必须守住自己的事业。”) s+ z, R1 j% k, m. G
/ O) T* U5 c: x
而本田的社长干脆更直接:“我们会全力打造不输给对手的产品。”
; D4 N$ f9 F, d. K1 L) H _% _% A一句话——中国车来了,他们慌了。
& N; `+ }+ x% O8 g# m% i6 c- |, C) P( H) Y$ c
比亚迪的“日本计划”; V! }" {, ~+ ]
5 C4 i0 n0 K- O6 F% F' D
比亚迪其实挺低调的,反复强调“我们不是来打仗的,只是让日本消费者多一个选择”。% q$ r/ S3 j7 v' t/ I1 B; B
但话虽这么说,这台车其实就是比亚迪正式“登陆日本市场”的标志性产品。
" B' ^6 c% D5 Z0 w' `
. l$ M- q" y& v! M9 ~9 X- @4 X4 Z要知道,日本车市是世界上最难啃的骨头之一。
2 v" O( d# S% m, I% g这个市场被本土品牌牢牢占着,外国车的市占率常年不到10%,奔驰、宝马、奥迪加起来也就10万辆出头。
4 `6 I! {$ A i- B7 V
$ n- \3 a6 @6 G而且,日本人买车对品牌忠诚度极高,丰田、本田、铃木这些在他们心里就是信仰。
% o" u2 A9 G. T! U$ X6 t5 e6 D8 S" o, Z U) J- i( v: l$ ^
那比亚迪为啥还要“死磕日本”?
. ?' ` k) f0 C8 z4 X
3 Q+ Y; a3 Q: h% C$ h' u' m7 I! X表面看,日本车市在走下坡路,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严重,新车销量45年来新低。
2 P3 r. b- ^( R. V2 m3 e; L; t而K-Car又有很多法规限制,尺寸不能超、排量不能大,平台还不能共用,利润薄得可怜。
: c- @6 |8 V! z3 n
& B% e& S e. r/ k1 `听起来完全不划算对吧?: W; q- N7 _0 Z) b0 S
5 V8 M+ f! c+ p( n( L+ R但比亚迪看重的不是眼前的钱,而是——战略地位。3 A5 t# l0 v$ h8 C' n* J1 Z/ h
$ ?- {( Y( {' @+ O5 i. ?9 I
负责这款车的日本高管田川博英说得很明白:( W- ?0 T& v8 H4 ^ c: Q" e, k# i
“只要我们能在日本交付好、服务好,比亚迪的品牌信任度就能大大提升。”
( U7 O8 t- e- h! g. p% ]- l9 W) n0 B+ N9 _+ u- M
也就是说,比亚迪是想在日本树立“我们能在你家地盘赢”的信号。
* h$ p% F5 {1 a ?+ `7 N( w9 G; o- K$ D6 C4 ~3 H: v9 [
电动K-Car,打的就是日本车的软肋
* Z' D! P) E. C1 o/ g3 G0 ^6 h: v$ b1 v! C3 G8 X
日本K-Car的传统动力只有0.66L,最多64马力。$ D# I7 V9 u9 P6 @( {
装满人再拉点行李,上个坡都要“咆哮”半天。: c; h5 C. ?0 P- _2 S3 t7 Y
/ d7 q1 ^% g. W, b换成电动车就完全不一样了——动力强一倍、加速更顺、噪音更低、稳定性还更好。
1 F# D! I& l0 M$ r) X3 z6 l: p再加上电动车结构简单,电池放底盘还能降低重心,整体驾驶体验完全是降维打击。0 R8 @$ _. \7 V2 o A7 y
; R: F' x7 E2 ^- l) H! O1 c虽然日本电费贵,但电动车省油又省保养,总体算下来成本能降个40%-50%。8 V" A' K/ K% e) A h* l
3 W8 {6 {7 |, X! F& Q
而且日本人每天开车距离短,大部分人一天不到50公里。
( V4 A; W/ P1 J0 L V, ]RACOO这种续航180公里以上的小电车,已经完全够用了。
3 C1 y% R3 n" _) \: ~8 Z- Z7 Q4 L) f
比亚迪要的不只是日本市场
6 v+ z( f& _" j* k
$ a7 O) Q" D, K& G5 N很多人没意识到,日本对于比亚迪来说,不只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跳板”。
' F0 f7 v5 s2 a1 ~+ L0 f
8 h3 W" ]* ]6 \/ E7 T# v日本汽车品牌在东南亚根深蒂固,比如泰国、印尼这些地方,丰田、日产几乎是“国民车”。9 ^4 r x8 C# M! e1 P/ w7 a
比亚迪想要在这些地方全面超车,就得先在“日本老家”拿下一战。# D2 I- y9 N: G+ m H, z2 }
( @; u5 M* W v2 F; d6 p6 [* m3 s: y3 `就像亚太战争时期的“跳岛战术”一样——8 T) B: N% X8 y- v/ u3 d
打下日本,就能提升整个亚洲消费者对中国车的信任感。7 t3 m7 Z, w# b2 U& E
; G2 Q4 ]1 O6 _- b% F结尾:一场没有硝烟的“电动反攻战”7 k2 w6 n4 i- c" F
6 E, J. R8 o( K+ ]8 [$ G
比亚迪这几年在海外真的是越打越猛:
* j s5 k1 o5 _. ?从泰国、印尼,到澳洲、马来西亚,现在连日本都开始正面突破。
6 \5 f8 Y+ {- q8 j' z) ~2 p2 F5 I' g
虽然RACOO短期内可能赚不了钱,但这是一记漂亮的“回马枪”——) ?5 Y7 A" m( F% s: n/ I
它不只是卖车,而是在日本车的地盘上立起了“中国智造”的旗帜。% X% ~! M' r6 I! a2 e% h1 d! v
& `6 E. y6 f/ K
等哪天日本街头跑满了比亚迪的车,那才真叫“电动时代的反攻战”。
6 g+ T; y8 c5 F X3 s, W* v- @6 I' U8 f- P%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