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在跟人打交道或者自己成长的过程中,“选对路,才能说对话”。这里说的“路”,存在着思考的方式、想达成的目标方向,还有跟人相处的模式;而“话”呢,就是怎么把话说到位、把自己的想法讲清楚,还有传递心里的感受。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两者关系特别紧密,选对了路,才能好好说话;要是路选错了,很可能你说的话别人听不懂,甚至还会闹矛盾。
你选的思考路径会直接决定你怎么看问题,进而影响你跟人沟通时怎么处理信息。咱们每次跟人聊天前,都会根据以前的经历、学过的东西,形成一种固定的思考习惯,这种习惯就像个滤镜,会帮你筛选和理解听到的信息。就拿咱们平时组队做项目来说吧,要是有人想着“咱们得把问题解决了”,那他看方案的时候就会更关注怎么让方案落地、哪里还能改得更好,说话的时候也会提些有用的建议;但要是有人一上来就想着“这方案肯定有问题”,那他就总盯着方案里的漏洞和风险,开口就是“这不行”“那不对”。你看,同样一个方案,因为两个人想问题的路子不一样,就算用了一样的词,想表达的意思也差老远。有研究说,要是两个人思考的路子能对上,他们互相理解对方意思的准确率能提高40%以上;可要是路子对不上,误会就特别多。这是因为你思考的路子决定了你会关注什么,选对了路,两个人就能在一个频道上聊,不用浪费精力,这样才能好好沟通。
再看社会心理学里的角色理论,也能说明选对路对说话的影响。在跟人相处的时候,“路”也能理解成你给自己和别人定的角色。要是角色定对了,你说话的方式就会符合当下的场景;可要是角色定错了,很容易就会聊崩。比如家里父母跟孩子聊天,要是父母想着“我得跟孩子平等相处,尊重他的想法”,那他们就会耐心听孩子说,关心孩子心里的感受,跟孩子互相交流;但要是父母总想着“我是家长,我有经验,你不懂”,说话的时候就会命令孩子、跟孩子讲道理,孩子肯定会不服气,根本不想跟父母聊下去。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你说话的方式得符合别人对你的期待。要是你选对了自己的角色,你说的话就会让对方觉得舒服,对方也会积极回应你,这样就能好好聊下去;可要是角色选错了,你说的话不符合对方的期待,就没办法好好互动。
从发展来看,你选的路还会影响你长期的沟通能力。长大的过程中,会不断选择不同的学习和社交方式,这些方式会慢慢打下你沟通能力的基础。比如有的人平时就喜欢主动跟人聊天,不管是在学校小组讨论,还是跟朋友出去玩,都愿意多说几句,时间长了,他就知道怎么组织语言、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跟人说话的时候也能把想法讲得很清楚;但要是有人平时总不爱说话,不管什么场合都躲在后面,那等到需要他主动表达的时候,就会说不清楚、逻辑也乱。另外,选的路还会影响你能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要是你平时就习惯“换个角度想”,跟人聊天的时候就会关注对方的情绪和想法,还能根据对方的反应调整自己说话的方式,跟对方产生共鸣;可要是你总想着“我自己舒服就行”,跟人聊天的时候只说自己的事,不听别人说,肯定没办法跟人建立好的沟通关系。从长远来看,一直选积极的方式跟人相处,能让你在不断的沟通中找到更好的说话技巧,提高沟通能力;要是路选错了,不好的沟通习惯就会固定下来,影响你以后跟人说话。
在平时生活里,很多沟通不顺利的情况,其实都是因为陷入了“自以为”的模式了。就像职场里不同部门一起做事的时候,经常会有矛盾,大多是因为每个部门都想着“先顾好自己部门的利益”,说话的时候总强调自己部门需要什么,不管整体目标,最后就聊不下去了;可要是大家都想着“咱们得一起完成整体目标”,聊天的时候就会商量怎么配合,这样说的话就会更有帮助。在亲密关系里的矛盾,很多时候也是因为一方或双方总想着“都是对方的错”,说话的时候全是抱怨和指责,越说矛盾越厉害;但要是能换个思路,想着“咱们得一起解决问题”,聊怎么改善关系,那说话就能化解矛盾。这些例子都说明,要是沟通出了问题,别总纠结怎么说话才好听,不如先想想自己是不是路子选错了,调整好方向再聊,往往能省不少事。
选对路和说好话的关系,说到底就是方向和方法的关系。方向对了,说话的方法才能有用;要是方向错了,就算你再会说话,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从心理上明白这个道理,能在跟人相处的时候,更清楚自己选的路对不对,主动调整思考方式、自己的角色和跟人相处的模式,这样才能好好说话。跟人沟通的时候,可以多留意自己,聊天前选的方向合不合理,根据对方是谁、在什么场景,及时调整方向,让每次聊天都能在正确的路上进行,这样才能跟人高效、有意义地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