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在全面深化改革、治理能力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时代,公职人员的工作环境、职责要求和挑战维度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按部就班”“被动执行”的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构建独特且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公职人员实现个人职业成长与服务效能提升的关键。核心竞争力并非单一技能的凸显,而是政治素养、专业能力、服务意识、创新思维等多维度能力的有机整合,是公职人员在履职过程中形成的难以替代的综合优势。
一、公职人员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核心要素
(一)核心内涵
公职人员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共服务宗旨的前提下,公职人员通过长期学习、实践积累形成的,能够高效完成公共管理和服务任务,应对复杂治理场景,并且区别于他人的独特能力组合。其核心特征体现为政治性、专业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政治性是首要前提,确保履职方向与国家战略和人民需求一致;专业性是核心基础,保障工作质量与效率;创新性是关键动力,推动治理方式优化升级;可持续性则确保能力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长期保持竞争优势。
(二)核心要素构成
1. 政治能力:这是公职人员的立身之本,包括坚定的政治信仰、敏锐的政治判断力、准确的政治领悟力和坚决的政治执行力。能够从政治高度把握工作方向,自觉将个人工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保持清醒认知。
2. 专业素养:是履职的核心支撑,涵盖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行业经验。不同岗位的公职人员需具备针对性的专业能力,如政策研究岗位的调研分析能力、执法岗位的依法办事能力、窗口服务岗位的沟通协调能力等。
3. 服务意识与群众工作能力:公职人员的本质是人民公仆,核心竞争力必须体现为服务群众的能力。包括倾听群众诉求的同理心、解决群众难题的执行力、化解矛盾纠纷的沟通技巧,以及主动服务、精准服务的意识。
4. 创新思维与解决复杂问题能力: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如数字化转型、基层治理难题等,需要公职人员具备突破传统思维的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新方法、新技术解决复杂问题,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5. 自律与抗压能力:公职人员掌握一定的公共权力,必须具备严格的自律能力,坚守廉洁底线;同时,工作中常面临任务繁重、压力较大的情况,良好的抗压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是保障工作持续推进的重要基础。
二、公职人员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必要性
(一)适应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对公职人员的履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治理转变、从经验型决策向科学型决策转变、从传统政务向数字政务转变,都需要公职人员具备与之匹配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在推进改革、优化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满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求。
(二)应对职业发展挑战的现实需要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公职人员队伍的竞争机制日益完善,“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更加鲜明。无论是职务晋升、岗位调整,还是承担重要任务,核心竞争力都是脱颖而出的关键。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公职人员,容易陷入“本领恐慌”,在职业发展中逐渐失去主动权,甚至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三)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核心支撑
公职人员是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其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和群众的满意度。当前,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从基本的政务办理到高质量的公共产品供给,都对公职人员提出了更高期待。具备强大核心竞争力的公职人员,能够更精准地把握群众需求,提供更高效、优质的服务,有效解决“办事难、办事慢”等问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应对复杂环境与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
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各类风险挑战层出不穷,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经济下行压力等。公职人员作为应对风险挑战的主力军,需要具备较强的应急处置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风险预判能力。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能够帮助公职人员在复杂局面中保持冷静,快速响应、科学处置,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三、公职人员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实践路径
(一)筑牢政治根基,提升政治能力
1. 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相结合,避免“学用脱节”,真正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
2. 锤炼政治敏锐性:自觉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发展动态,培养从政治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在日常工作中,善于从具体业务中把握政治内涵,在复杂问题中辨别政治方向,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轨道推进。
3. 提升政治执行力: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上级工作要求,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对于重点工作、重大任务,明确目标责任,强化过程管控,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以实际行动践行政治责任。
(二)深耕专业领域,打造专业优势
1. 精准定位专业方向:结合自身岗位特点和职业规划,明确专业提升的重点领域。例如,综合管理岗位需强化公文写作、统筹协调、政策解读等能力;技术岗位需聚焦专业技能更新、新技术应用、项目攻坚等能力;基层岗位需提升群众工作、矛盾调解、应急处置等能力。
2. 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通过参加业务培训、专业课程学习、行业研讨会等方式,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如“学习强国”“中国干部网络学院”等,拓宽学习渠道,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和行业前沿知识。同时,注重向实践学习,在具体工作中积累经验、总结规律,形成“理论-实践-反思-提升”的闭环。
3. 考取专业资格证书:根据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考取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如法律职业资格证、注册会计师证、项目管理师证等,以证书为载体提升专业认可度,增强自身的不可替代性。
(三)践行服务宗旨,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1.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摒弃“官本位”思想,将服务意识融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主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2. 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学习高效沟通技巧,根据不同群众的特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政策、解释问题,避免使用生硬的官方话语。在处理群众矛盾时,保持耐心细致的态度,善于换位思考,用情感化解对立,用理性解决问题,提升群众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 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解决时限和责任主体,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对于复杂疑难问题,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创新解决思路,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群众信任,提升自身的服务口碑。
(四)培育创新思维,增强攻坚克难能力
1. 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摆脱“路径依赖”,敢于突破传统工作模式的束缚,以创新的视角看待工作中的问题。在政策执行、流程优化、服务方式等方面,积极思考“是否可以更高效”“是否可以更便捷”,主动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2. 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效率:适应数字政府建设的趋势,主动学习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政务APP操作等。利用数字化手段优化工作流程,例如通过数据共享减少群众办事材料提交,通过线上平台实现“一网通办”,提升政务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3. 积极参与创新实践:主动承担创新性工作任务,如参与改革试点、专项攻坚项目等,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鼓励跨部门协作,借鉴其他领域的创新经验,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融合创新,形成具有特色的工作成果。同时,勇于面对创新过程中的失败,总结经验教训,持续优化创新方案。
(五)坚守廉洁底线,强化自律与抗压能力
1. 筑牢廉洁自律防线: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行为边界,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严格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远离不良社交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2. 提升心理调适与抗压能力: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将压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学会自我心理调适,通过运动、冥想、与人交流等方式释放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合理规划工作任务,科学分配时间和精力,避免因任务堆积导致的过度焦虑,确保工作的高效推进。
(六)注重品牌塑造,积累个人声誉资本
1. 打造特色工作品牌:结合自身优势和岗位特点,在某一领域形成独特的工作亮点和品牌。例如,擅长政策研究的公职人员可以打造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品牌;擅长基层治理的可以形成特色化的矛盾调解模式;擅长政务服务的可以创建高效便捷的服务品牌。通过品牌塑造,提升自身在单位和行业内的影响力。
2. 维护良好职业声誉:在工作中保持严谨负责的态度,注重工作细节,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检验。遵守职业伦理,诚实守信,对待同事团结协作,对待群众真诚热情。通过长期的良好表现,积累个人的职业声誉资本,这种声誉将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注意事项
(一)避免盲目多元化,聚焦核心优势
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核心”,而非“全能”。公职人员在能力提升过程中,应避免盲目追求“面面俱到”,而应聚焦自身的核心优势领域,集中精力打造差异化能力。如果贪多求全,可能导致各项能力都处于中等水平,难以形成独特优势。
(二)坚持长期主义,注重持续积累
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公职人员应树立长期主义思维,制定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能力。在工作中保持耐心,不急于求成,注重每一个细节的打磨和每一次经验的积累,通过持续努力实现能力的质的飞跃。
(三)立足岗位实际,避免脱离现实
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必须与岗位需求和工作实际相结合,否则将失去实际意义。公职人员应立足本职工作,围绕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升能力,确保能力提升能够直接服务于工作效能的提升。避免脱离实际的“空泛学习”和“形式主义提升”,确保能力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保持开放心态,善于借鉴学习
在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应保持开放的心态,主动向身边的优秀同事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和行业的成功经验。同时,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积极吸收新的理念和方法,不断丰富自身的能力体系。通过借鉴学习,实现“借力提升”,加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五、结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公职人员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个人职业发展的“敲门砖”,更是践行初心使命、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硬支撑”。构建核心竞争力,需要公职人员以政治能力为引领,以专业素养为基础,以服务能力为核心,以创新思维为动力,以自律能力为保障,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和积累,形成独特的综合优势。
同时,公职人员应始终保持清醒的认知,明确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是一个动态提升的过程,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和工作需求不断优化完善。只有持续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