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我记得我打的一份工是一名普通的手机销售员,我当时很清楚,只要你懂得销售,你就饿不死,在任何的领域都可以发光发热;刚入职手机店时,我总以为“嘴甜、能说”就是好销售。直到有次面对一位想给老人买手机的顾客,我滔滔不绝讲了半天“超高清屏幕”“多核处理器”““MP3音乐下载”,顾客却皱着眉问“能不能调大字体,声音清楚吗??”——我当场卡壳,那单生意自然黄了。
也是从那天起,我明白:在竞争激烈的销售行业,没有“真本事”,迟早会被淘汰。
我觉得职场竞争力的核心,是“别人做不到的,你能做到;别人能做到的,你做得更细”。为了补上“不懂用户”的短板,我做了两件事:一是建“用户需求库”,把每天接待的顾客按“老人、学生、上班族”分类,记录他们最关心的点——比如老人怕操作复杂,学生在意游戏续航,上班族看重快充和办公兼容性;二是练“场景化推荐”,不再干巴巴报参数,而是把手机功能放进生活场景里。有次一位宝妈纠结两款机型,我没说“这款电池容量大”,而是说“你带孩子出门常忘充电,这款充10分钟能管3小时,接视频、传照片都不卡”,她听完立刻下单。慢慢的,我的回头客越来越多,甚至有顾客专门绕路来找我,当月我成为了销冠,就算不是月月都是,但也可以保持在前五——就像著名的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在《活法》里说的:“要把事情做到极致,就要专注于细节,把每一件小事做到超出预期。”我不过是把“推荐手机”这件事,做到了“懂用户所想”的份上。
光懂用户还不够,必须有“别人拿不走的专业壁垒”。那个时候店里上了一批新的折叠屏手机,很多同事因为怕麻烦,都不愿主动推——担心顾客问起铰链寿命、屏幕保养,自己答不上来。我却觉得这是机会:我主动申请参加品牌培训,把折叠屏的“水滴铰链工艺”“超薄玻璃材质”研究透,还自己花钱买了不同的保护膜,测试哪种防摔效果最好;甚至录了一段“折叠屏日常使用小贴士”的短视频,教顾客怎么避免折痕、如何清理缝隙。有位做律师的顾客,本来担心折叠屏不够耐用,看完我的视频、听我讲完保养要点后,不仅买了手机,还把律所同事都介绍来。这件事让我明白: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在别人犹豫时,你主动深耕,把“难点”变成“你的专属优势”。
而生活里的积累,往往是职场竞争力的“隐形推手”。那个时候我有个习惯:每天下班回家,会花半小时看手机行业新闻,从“芯片技术迭代”到“消费趋势变化”,慢慢摸清了行业脉络。有次和一位做数码测评的顾客聊天,我随口提到“明年可能会有支持卫星通信的民用手机,户外爱好者会很需要”,他当场眼睛一亮,不仅买了当下的机型,还和我约定“明年新品上市先找我”。另外,我还坚持学剪辑——起初是为了做手机功能演示视频,后来竟帮店里剪了几条宣传短片,老板特意给我涨了绩效。就像格力的董明珠说的:“竞争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熬出来的。你在生活里多学一点,在工作中就能多走一步。”那些看似和“卖手机”无关的积累,不知不觉就成了我的加分项。
那个时候经过磨炼的我,早已不是那个只会“背参数”的新手,而是店里公认的“手机专家+用户顾问”......
如果有人问“销售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我想,无非是三件事:把“用户需求”摸得比别人透,把“专业能力”练得比别人精,把“生活积累”用得比别人巧。这些能力不分行业,只要坚持下去,无论在哪条赛道上,都能站稳脚跟,不被轻易替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