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海燕艾暖 于 2025-10-4 10:07 编辑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这句流传多年的俗语,让不少老年人把散步当成健康法宝。尤其是70岁以后,很多人觉得散步越多越好,既能活动身体,又能打发时间。可最近不少医生却发出警告:70岁后盲目多散步,反而可能变成 “慢性自杀”,每天步数超过某个限度,骨头和关节会慢慢 “报废”,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70岁以上人群的身体机能和年轻时大不一样。关节软骨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磨损,就像用了几十年的零件,早已失去往日的光滑和弹性。骨骼密度也会不断下降,变得脆弱易折。这时候如果还像年轻时那样每天走一万多步,甚至追求两万步,关节就要承受超出承受能力的压力。
北京某医院骨科主任接诊过一位76岁的张大爷,他每天坚持走1.5万步,觉得这样能预防老年痴呆、增强体力。可坚持半年后,张大爷开始膝盖疼痛,一开始以为是累着了,休息两天就能好,没想到疼痛越来越严重,最后连上下楼梯都困难。到医院检查后发现,他的膝关节软骨已经严重磨损,出现了重度骨关节炎,医生说再这样下去,可能要面临关节置换手术。
医生解释,70岁后人体关节的自我修复能力已经很差,过量行走会让膝关节、髋关节等部位持续受力。每走一步,膝关节承受的重量是体重的 1.5 倍,爬楼梯时更是达到3-4倍。如果每天步数超过8000步,关节长时间处于过度负荷状态,软骨磨损速度会加快,还可能引发滑膜炎、半月板损伤等问题。而且过量行走会让腿部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肌肉劳损,甚至影响身体平衡,增加摔倒骨折的风险。
除了关节和骨骼问题,过量散步还可能给心脏带来负担。70岁以上人群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问题,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等。长时间快速行走会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才能满足身体需求,这对于本身心血管功能就弱的老年人来说,很容易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等急性心血管事件。
既然过量散步危害大,那70岁后就不能散步了吗?当然不是。医生表示,散步依然是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方式,但关键在于 “适量”。对于70岁以上身体健康、没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每天散步4000 - 6000步是比较合适的范围,这个步数既能达到活动身体的目的,又不会给关节和心脏带来过大负担。如果本身有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等问题,步数还要适当减少,具体可以根据自身感受调整,以散步后不出现明显疲劳、关节疼痛为宜。
除了控制步数,散步时的方式也很重要。老年人散步要选择平坦的路面,比如公园的步道、小区里的平坦道路,避免在凹凸不平的路上行走,防止摔倒。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分钟80- 90步为宜,散步过程中可以时不时停下来休息几分钟,让身体有缓冲的时间。穿着也有讲究,要穿宽松舒适的衣服和防滑的运动鞋,既能保证身体活动自如,又能减少滑倒的风险。
想要70岁后依然拥有好的腿脚,甚至90岁还能健步如飞,光靠正确散步还不够,医生建议还要多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坚持进行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肌肉是关节的 “保护伞”,肌肉力量强了,能更好地支撑关节,减少关节承受的压力。老年人可以在家做一些简单的训练,比如直腿抬高。平躺在床上,双腿伸直,慢慢抬起一条腿,抬到与床面呈30度角左右时停留3-5秒,然后慢慢放下,换另一条腿重复动作,每天做3组,每组10-15次。还可以做靠墙静蹲,背部靠在墙上,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慢慢弯曲膝盖,让大腿与地面平行,保持这个姿势2分钟,每天做2-3组。这些训练动作简单易行,不需要特殊器材,还能有效增强腿部肌肉力量。
第二件事是注重营养补充,尤其是钙和维生素D。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两者缺一不可。老年人每天要保证充足的钙摄入,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钙的食物,比如牛奶、豆制品、鱼虾、绿叶蔬菜等。如果通过饮食无法满足钙需求,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片。维生素D的补充也很重要,老年人可以每天在阳光不太强烈的时候,比如上午9-10点、下午4-5点,到户外晒15-20 分钟太阳,阳光能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如果晒太阳时间不够,也可以适当吃一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比如蛋黄、动物肝脏等,必要时也可以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
70岁后,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散步虽好,但不能盲目追求步数,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伤害身体。掌握正确的散步方式,控制好步数,再坚持做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和补充营养,才能让腿脚保持灵活,拥有健康的晚年生活,甚至到了90岁,也能健步如飞,享受生活的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