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最近,小红书上悄悄刮起了一股“新风潮”——Ask me anything(简称 AMA,意思是“随便问我啥”)。4 J' J( Q c+ h# X! H# n9 I
. p& j2 {% v. H
起初,很多人还觉得这是个小打小闹的玩法,但没想到,一下子就被 AI 学术圈和创业圈的大佬们玩热了。李开复、刘知远、印奇、余轶南这些名字,原本你可能只会在新闻报道里见到,现在他们居然都跑到小红书发 AMA 笔记,欢迎网友随便提问,然后自己蹲在评论区,一条条认真互动。- N b/ }& y+ J
! w) k9 z; Q: A; W" W: M
要知道,以前这些“技术大牛”可是很少亲自下场和普通用户聊天的。结果小红书一波操作,硬是把小红书变成了 AI 技术的“接头地”。& a. P9 _6 R8 M" q. a% z# u, A
% [ \6 B/ t$ q: O2 E9 S& o这股风是怎么刮起来的?
5 R$ Y4 C/ ^9 f) \ ~ z" `+ S) x9 F$ r6 [! \& A
往前追溯,大概是从 9 月开学季开始。最早,几位来自清北人交复、港大等顶尖高校的学者在小红书上发了 AMA 笔记,效果相当炸裂。比如清华的许华哲、电子系副教授姚权铭,还有华东师大的林绍辉,这些人以前都是写论文、做科研的,现在直接跟网友面对面对话,聊研究、聊方向,还真把一批年轻科技爱好者拉进来了。0 L! C& j! Q, q4 R0 a
/ Q. {' R- d4 M$ o第一波火了之后,越来越多科技圈的人忍不住下场。你能看到从腾讯混元的科学家,到月之暗面的研究员,再到各种独角兽创业者、机器人公司创始人、投资人,甚至高校学生,都开始“盖楼”互动。AMA 的讨论圈子就这样越来越大,从学术圈一路扩散到投资圈、就业圈。* e" B& I, ~9 K C3 [: T
@+ w. `% C+ a& h; o8 l截至 9 月底,#Ask me anything 相关话题的笔记阅读量已经破 1.2 亿,话题热度翻倍上涨。可以说,小红书的运营团队这次又踩准了点子。
8 j6 R6 Y+ c! \+ f0 @/ b8 \0 h8 ]4 c* s' z$ i4 V6 f3 \ O3 E* F
AMA 为啥在小红书能火?# o2 V! J) G! T, x, s; I
7 |3 V( H* E% q. H8 D" H
按理说,这种玩法最适合知乎。毕竟知乎是问答起家,而且也有不少科技话题。但问题是,知乎的门槛太高了,回答都写得特别长,普通人不好意思随便插嘴。
6 d$ U0 u% s7 y3 G9 F {& I8 A, x4 B4 H* C6 T9 c7 i& u) _
小红书不一样。它的 AMA 笔记就像朋友圈状态一样轻松,提问直接上,回答可以简短,还能配表情包。这种交流方式非常“有烟火气”,哪怕你不懂 AI,也敢跟大佬开个玩笑、问个问题。: i1 _ A; U% G1 b3 R/ [; B1 E
9 d: j5 N; d/ |4 }; U结果就是,AMA 相关的话题不光停留在“AI 技术”,还逐渐扩散到就业、副业、学习甚至生活。比如,有人会问“学 AI 有没有捷径”“大佬推荐点书单”,甚至干脆“求带飞”。互动氛围一下子活络起来。7 _3 l% p' l9 e: L$ B) k d: y
/ ~: `) _; [$ i8 |7 G* r
说白了,小红书这次玩成了一个社区“人味实验”。
& ` k# K W+ y
0 U/ J' r" x4 b# ?社区基因大突破
K- W- A$ T) X3 m7 d2 F0 O- E% L& F2 m6 V: C2 m/ {: ]- ^6 U t
这几年,小红书一直在尝试突破原有的“生活方式社区”定位。7 月份,它就提出要转型为“生活兴趣社区”。为什么?因为美妆、穿搭、美食这些赛道早就饱和了,二次元、游戏、科技才是新的增量。
3 l9 S% W( b- }' F5 E9 \* G3 e4 i1 m+ o# x2 U$ h* z
比如,8 月他们在上海搞了个“痛岛”,直接对标 B 站的二次元用户。然后到了 9 月,又用 AMA 把科技圈的人吸引过来。这些动作本质上都是在抢别的平台的“饭碗”。
' H' ~8 N& U0 M9 ]
" ]# z+ ?( v, G) b& zAMA 之所以能跑起来,是因为小红书的运营策略很精准:先抓住最核心的一批用户(AI 学者、创业者、大佬),让他们发声,然后迅速给流量支持,把讨论扩散到更多圈层。再加上小红书社区本身年轻人多、氛围轻松,结果就是“学术圈的正经讨论”和“UGC 的随意玩梗”无缝融合,越来越多普通用户也能接梗。
2 ]0 m- b/ h" d% j( ~
1 \& J5 k c/ `3 t3 P0 p A甚至,AMA 还衍生出一堆变体:
2 w, X; m. i- {! |$ q2 v$ G, v$ A7 I) V, T1 l/ a; d$ e: }
DAMA(Don’t Ask Me Anything,调侃“别问了,我全懂”);
, n8 P! p1 B& c. ]' } W
3 t7 g6 b6 y1 y6 l; FAMN(Ask Me Nothing,摆烂式参与);
0 ~) q7 B: y% B g6 b/ t2 q
0 I+ l& P2 R) b% z3 |6 k8 tAMA 变种(Answer Me Anything,主动抛观点求回应);
- z# L! p! O! B% O: _2 z1 c
~6 W( @* J: v2 `& R) g( D' x6 ITDAMA(Task me Anything,求大佬分配任务,比如推荐书单)。# \+ E9 R2 c- u
% s" `5 { ~! x( D这些玩梗形式让讨论更接地气,热度就这样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 v. d% q3 @+ d" s! b
! l2 G4 P2 B5 S) l; {+ D最后的话
' b) D- \3 b7 g& Y7 j6 X {
1 E# Y3 I8 W' T3 c2 Y2 R9 e0 E: D说到底,这波 AMA 火爆,其实不是简单的“流量打法”,而是小红书在社区层面的一次突破尝试。它证明了一个事儿:只要找到核心用户群,并给他们一个轻量化、有人味儿的交流场景,就能快速打开新垂类。
: P) ?$ N C8 T# O, m. p3 D. K/ O. G8 l+ U0 Z5 V
长远看,AMA 可能只是个开始。小红书已经从二次元“痛岛”到科技圈 AMA,一步步伸手去碰 B 站、知乎的核心地盘。
! e' S( n: t4 s) b8 T% @7 _1 T
, O' U5 n- N4 ~ N4 z所以别奇怪,为什么最近越来越多人调侃:知乎在失去专业问答的舞台,B 站的二次元阵地被挑战,而小红书正在悄悄把这些“传统主场”变成自己的新领地。: k( f+ U$ P1 P2 U# S
& N1 p7 G$ A3 T. ]% Q, ?7 Z7 l
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抢别人饭碗。
$ B, ^+ E8 }( E$ T6 ^8 _; o1 D. A' [. @/ _8 r
4 e: O" n0 b$ N& H
) b# F x! a& s/ V)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