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可能都听过一句话:食物本身没有贵贱,真把饭局分出三六九等的,其实是人类对权力和财富的追逐。0 m# o+ a4 m. S1 H
: Z* y" U* k4 b0 }/ Y
鹅肝、鱼子酱、黑松露,这仨东西,曾经是西方餐桌上的“天花板”,影视剧里经常出镜,米其林餐厅也爱拿它们当镇店之宝。以前想吃一口,非得白手套侍者端上银盘才行。可现在呢?你刷刷电商,深夜直播间就能买到打折的速食鹅肝,烤鸭店里随手来点黑松露酱,甚至街边炸鸡店还能豪横地加一份鱼子酱。
( A- c, S |; P) `" q8 N* i7 `7 u' _
那问题来了,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东西,怎么突然“掉价”了?
& X4 k/ Q1 H3 {$ m0 G: Q: d) ~0 z; S) }/ [' Y: s% d7 S f6 e
贵的根源:稀缺 + 贵族文化加持- c2 m5 ?5 C- I; g5 m1 x
; u3 T* W B7 p' C0 @+ |, p3 y. i先说鹅肝。早在古埃及就有人研究怎么给大鹅养肥肝,但真正把它“炒作”成身份象征的,是法国国王们。路易十五、路易十六都迷这口,把鹅肝端上凡尔赛宫的宴席。关键是,这东西本来就难搞:鹅的品种讲究,填喂得靠老师傅手艺,连血管处理都得靠多年经验。法国人还特地立法,把鹅肝定为“文化遗产”,还搞了一堆认证,摆明了只承认自家那一套。于是,鹅肝就成了法国贵族的专属符号。. N' h8 l1 s& Q L% n5 V0 Q
I4 E$ F! G3 `+ ~鱼子酱的故事差不多,只不过换了个舞台。这次是俄国沙皇。鲟鱼产卵特别慢,一条雌鱼得养十几年才能有鱼子,一收获还得杀鱼,成本高得离谱。沙皇爱吃,就搞了“国家专营”,比法国的认证还狠,直接把鱼子酱推成了“黑色黄金”。" H; @0 ?7 c$ S. t( f
( C$ X* E$ B+ a- }: }9 h
松露更有戏剧性。它其实就是种真菌,长得挑剔得要命,还得靠猎犬或猪去拱出来。加上“催情”的神话色彩,被称作“黑色钻石”。贵族们一边吃,一边还觉得自己有了神秘力量。 v+ d& M4 ]6 ?! n1 J3 c2 d
$ H' m; o0 ^% X, i+ e, G
所以,鹅肝、鱼子酱、松露,靠稀缺+贵族背书,稳坐了几个世纪的顶端。
' c1 \/ j* G, b* \, a9 h; U/ Q8 D
中国玩家登场:稀缺不再稀缺( u) W, z9 A F
: K7 c$ N$ g4 L8 J9 H* G
事情的转折点,就是这些产业链进了中国。
$ D2 x. M& J: ~ X- B6 B# G
, t/ _: X7 N/ p: g. f# O6 M# e9 |鹅肝这边,80年代山东临朐就开始引进法国鹅苗,还请来法国专家手把手教。后来安徽霍邱更是搞出全产业链,年产鹅肝几千吨,占了全球近一半。你现在自助餐里吃到的鹅肝,多半就是国产的。" X6 K3 Y! b6 r, r
( w; A/ X2 ~/ \6 f% c3 H
鱼子酱这边,2006年国际禁令让全球市场缺货,中国科研几十年的鲟鱼养殖技术刚好派上用场。结果,国内一批专业水产公司崛起,现在中国鱼子酱占了全球六成,还出口到米其林餐厅和国际航班。 u8 [& l0 G* @4 o$ q
2 E( q' K* w! K" q5 v- C松露更魔幻。云南、四川的村民原来叫它“猪拱菌”,直接拿来喂猪。直到欧洲商人上门收购,大家才发现这是宝。结果中国黑松露的产量,一下子占了全球八成,哪怕高端市场还没打穿,但中低端市场基本被我们承包了。( C7 o/ { T- X4 r, X# z
" U2 _1 n: W+ ?8 S- q0 Y神话破灭:价格一泻千里! m4 Q* b$ R/ K+ v7 X
0 w( t4 A1 M; L$ N6 I一旦中国大规模进入,老欧洲那种靠“讲故事+限量”撑起来的高价体系,直接崩盘。
9 O! w4 B) w" e/ f3 w
8 q- ~2 ?: N. e0 Y鹅肝从“凡尔赛宫”的珍馐,变成了自助餐里的金砖鹅肝,甚至还被做成鹅肝冰淇淋、鹅肝水饺。% i5 r- E1 [/ o
) }9 v3 G! X6 l鱼子酱从每公斤几万美元,跌到美国进口均价只剩两百多美元。甚至被创意餐厅拿来搭配炸鸡、薯条、热狗,彻底走下神坛。
. s) L0 G1 q$ i% A( @9 T* t W3 i& ?, m) }
黑松露也一样,欧洲那种顶级货还卖上千欧一公斤,但国产松露便宜十倍,早就被做进薯片、饼干、雪糕里了。7 }, f( G d. W6 V) u2 t8 Q$ ~
" e3 h7 o7 A; }0 J# S' H# _" Z结尾:食物归根结底还是食物
9 y. U( a0 ?3 f# x9 K2 j7 `
, y( a7 q" c) C1 f' S之前我看过一部纪录片《亿万富翁的饕餮盛宴》,里面的供应商说得挺实在:他们自己都分不出这些所谓的顶级食材到底好在哪儿,唯一确定的,就是有钱人为了“独特体验”,愿意砸钱。 U7 Y' y: ]5 B1 G3 m$ ^ K+ t
' T6 Q* m8 G! d9 T
可当中国的规模化养殖、产业链和市场渗透把这些“稀缺”打破,所谓的“奢华神话”瞬间瓦解。- {; X8 g. M! N7 |& `. L
+ T+ X w2 F3 H
说到底,美食真正的价值,不该是给人贴标签,而是让大家共享。味蕾是最诚实的,它只认风味,不认出身。; X8 v' v" D" Z! m% D
, N# v* k6 c. z真正的美食,不设门槛。
+ i- J$ q5 ?$ ?* I) Q$ ~* J" o! S9 H
! D9 y( e( ^7 R( X$ F, f
8 _* b$ p% J& a: z4 M% }9 W
; |( r' e- f$ 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