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期的征文也是比较深奥得了,但是我这种打螺丝的也没什么好想法,只能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说说吧,现在许多家长也常常陷入缺乏系统性思维的误区,只看到孩子成绩这个表面现象,却忽略了孩子成长的本质需求。
还是别说自己的孩子了,哈哈,就拿邻居家的孩子来说,小孩上小学六年级,成绩一直处于班级的中等水平。他的父母非常重视他的学习成绩,认为只要成绩提高了,孩子的未来就有保障。为了让孩子的成绩更上一层楼,父母给他报了各种补习班,数学、语文、英语,一个都不落。除了补习班,父母还给他报了绘画、钢琴、书法等兴趣班,希望他能全面发展,将来在升学时更有竞争力。
每天放学后,孩子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小机器,马不停蹄地奔赴各个补习班和兴趣班。晚上回到家,还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及补习班老师额外布置的任务,常常要忙到很晚才能睡觉。周末和节假日,也被各种培训班占满,几乎没有休息和玩耍的时间。
在父母的严格要求和高强度的学习安排下,孩子的成绩确实有了一定的提高,在班级的排名上升了几名。父母看到成绩提升,觉得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更加坚定了让明明继续参加各种培训班的想法。然而,他们却没有注意到,孩子的脸上笑容越来越少,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内向。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主动和父母分享学校里的趣事,也不愿意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这是比如的小例子,我们这小城市孩子因为压力大偶尔也听说有跳楼的啊。这些家长没有看到,孩子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内心已经变得非常脆弱,急需一个出口来释放压力,有的可能就会走向极端。
父母的做法,就是典型的只看现象不见本质。他们只看到成绩是衡量孩子学习成果的标准,却没有深入思考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除了学习,还包括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社交能力、品德修养等多个方面。只有从系统性思维的角度出发,全面关注孩子的成长,才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人。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往往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多人在学习和工作中,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维训练,不知道如何从整体上分析问题,如何将不同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这就导致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缺乏有效的思维工具和方法,只能凭借直觉和经验来解决问题,从而容易陷入各种误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