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如果谁心理上出了问题,人们习惯说他有了「心理障碍」。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就按习惯的说法,把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统称为心理障碍。不过,心理障碍是一个挺宽泛的说法。
心理障碍一般可以由轻到重分为心理问题、心理异常、心理疾病三种类型。
心理问题是轻微的心理障碍,它和空气一样,时刻伴随着我们。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障碍,大致相当于平时人们所说的「心理困惑」、「心理困扰」、「心理误区」等。
心理问题与随后谈到的心理异常相比,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一是情境性。一般的心理问题常由特定的情境诱发,与特定的情境直接相关,没有泛化到其他情境中去。比如,一个学生某次考试时过度紧张焦虑,是由考试情境诱发的。
二是暂时性。绝大多数心理问题不是经常或持续出现,而是偶发的、暂时的。这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离开某种特定的情境,心理问题就不复存在了。比如,对考试情境会产生强烈紧张反应的学生,在大多数非考试情境下都表现正常。另一个意思是,心理问题常常会很快自行缓解。比如,这次考试紧张,下次就不紧张了。
三是心理状态无病理性变化。心理问题不带有病理性变化,也就是精神活动正常,不存在意识水平降低和丧失,自知力正常,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心理问题的存在。
心理问题是平时人们出现最多的心理障碍。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有:烦恼、焦虑、急躁、自卑、冲动、压抑、孤独,等等,反应在生活上,就成为学习心理、职业心理、人际心理、恋爱心理、婚姻心理、性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心理问题都是程度较轻的,在此情此景之下发生,通过认知调整,往往事过境迁,很快就能化解了。
如果心理问题没有及时化解,离开诱发情境还长期存在,有明显的经常性和持续性,就成了心理异常。有时候,又把心理异常从狭义上叫做心理障碍。
与心理问题相比,心理异常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非情境性。就是与特定情境无必然联系。并非由特定情境直接诱发。当然,特定情境的出现有时也会加重心理异常,但并不意味着在其他情境下就不出现。就是说,已经泛化到了其他情境中了。
二是持久性。所谓持久性,是指心理障碍一旦出现,常常难以很快自行消失,不是暂时现象。
三是特异性。所谓特异性,是指每种心理障碍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或症状。
四是病理性。心理异常属于心理病理学范畴,是心理状态的变异或心理能力下降的表现,有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
因此,心理异常通常以心理疾病的某种症状出现。单就某种症状而言,叫做狭义的心理障碍。比如,强迫观念是一种思维异常的表现,叫做思维障碍,它就是强迫症的症状。这样的心理障碍包括:感知、思维、言语、注意、记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本能行为、意识、自我意识等方面的障碍。
心理疾病属于严重的心理障碍,是多种心理障碍的集中或综合的表现。当然,单一方面的心理障碍如果比较突出,有明显的稳固性和病态性,也可以构成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可分为轻性心理疾病和重性心理疾病。
轻性心理疾病,指非精神病性的心理疾病,也叫做心理疾病边缘状态,简称边缘状态。人们平常说的心理「有病」了,确切地说,应该是指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下,求询者通常具有自知力或自知力稍有不足,但能应付日常生活。其中包括各种神经症、人格障碍和性变异等。
重性心理疾病,就是精神性的心理疾病,也就是大众所理解的精神病,需要精神病院进行治疗。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