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作为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风俗习惯和禁忌。这些禁忌既有共性,也有着明显的地域和民族差异,反映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广西常见的风俗禁忌包括:
对数字的禁忌:
某些地区和民族忌讳“四”、“七”等数字,认为其寓意不吉利。
对色彩的禁忌:
某些地区和民族忌讳黑色或白色,认为其与丧葬等有关。
对动植物的禁忌:
某些地区和民族对某些动植物有特殊的敬畏,认为其具有神灵,不能随意触碰或食用。
对丧葬仪式的禁忌:
丧葬仪式在各地都有不同的讲究,有些地方忌讳在特定时间进行丧葬活动,或者忌讳某些行为。
对特定场所的禁忌:
某些场所被视为神圣或禁地,普通人不得随意进入或触碰。
对某些行为的禁忌:
比如,在某些地方,孕妇不能参加丧事,或者不能在晚上去某些地方。
对某些食物的禁忌:
某些民族或地区有特殊的饮食禁忌,比如不吃某种动物的肉,或者不吃某种蔬菜。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禁忌并非所有人都遵守,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禁忌已经逐渐淡化。
不同民族的风俗禁忌:
广西主要居住着壮、汉、瑶、苗、侗等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禁忌。
壮族:
壮族有丰富的节日习俗,如“三月三”歌圩,也有一些独特的禁忌,如对某些神灵的敬畏。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
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
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
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壮家门外要放下农具,脱掉斗笠、帽子。
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
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特别是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柚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每逢水灾或其他重大灾害时,壮族都要举行安龙祭祖活动,乞求神龙赈灾。仪式结束后,于寨口立碑,谢绝外人进寨。
瑶族:
瑶族有独特的服饰、歌舞和宗教信仰,也有一些关于祭祀和禁忌的习俗。
封斋。此为瑶家青年男子成年仪式的“度戒”禁忌。在“度戒”期间,受度者及其家人和度戒师必须吃素,谓之“封斋”。同时禁行房事,不准与妇女言笑,不准抬头望天,并遵守道德规范的10条戒律,否则,“度戒”仪式无法圣洁。
趴门槛、楼梯。瑶家民间丧葬禁忌。旧时,瑶族死了人,全村男女集体送葬,仪式十分隆重。抬棺材出门时,棺材不能碰着门槛和楼梯,否则被视为不吉利。故出殡时,死者之子女及亲属必须俯身趴在门槛和楼梯上,以此保护棺材顺利抬出家门。
几东农。瑶语音译,意为当外甥未满月时,不能让舅舅登门,否则得罪鬼神,会导致舅舅受穷。如舅舅非登门不可,须用一根燃烧的大火蔸放在门口,让舅舅从火上跨过,之后,给舅舅一碗酒喝,相传这样才可以禳解霉气,以保舅家平安。
苗族:
苗族以银饰文化著称,也有独特的节日和婚俗,以及一些关于服饰和祭祀的禁忌。苗族日常生活禁忌是湘西苗族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民俗规范,涵盖居住、节庆、劳作等领域 。该禁忌体系包含居家、节庆与生产行为约束:居家时禁止夜间打口哨、触碰堂屋“龙岩”;
节庆期间忌理发、晒衣及针线劳作;
立春五“戊”日禁止挑水动土,需杀牲祭社菩萨祈求丰收。农业生产遵循吉日选择,“马日”播种、“鼠日”耕牛出工,避忌“羊日”“蛇日”等不利时段;
姓氏禁忌如吴姓禁食狗肉、龙姓禁食羊肉,火塘方位禁忌则关联祖先神位。
随着社会变迁,传统禁忌在当代苗族社区逐步被新习俗替代
侗族:
侗族以鼓楼、风雨桥和民族歌舞闻名,也有一些关于祭祀和禁忌的习俗。
接亲忌逢葬是侗族民间禁忌习俗,指接亲队伍在途中禁忌与送葬行列相遇,认为此举会造成“冲喜”而招致不祥。
侗族接亲需事先选定吉日良辰,并提早出发以避免与丧葬活动或孕妇相遇。接亲队伍前方通常派遣人员探路,遇送葬行列时立即绕道避让,以保证婚礼顺利举行 。该习俗源于侗族传统婚俗文化,至今仍在民间传承
了解广西的风俗禁忌,有助于尊重当地文化,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
总而言之,广西的风俗禁忌是多元且复杂的,既有共性,也有差异,需要根据具体的地区和民族进行了解。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