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星巴克终于“动刀”降价了。
& k/ f9 l; n; L# y n) P1 q9 Q2 L, p, d1 ?' {! x
6月10日开始,星巴克把自家三大热门系列——星冰乐、冰摇茶和茶拿铁的价格统统调低了。大杯平均便宜了5块,最低23元就能在舒舒服服的门店里来一杯,算是给大家一个“下凡”机会。: e1 i: l$ X9 T+ s
, s1 S3 g& ?, b这是星巴克第一次正儿八经跟进“价格战”,但它并不是要去当“9块9平替”。它想要的是让消费者觉得:我花这钱,值!
6 I8 Q1 g' j# n" ]: b8 e( @8 x* L$ l) I3 u) |
说到底,现在咖啡和茶饮市场都卷疯了,瑞幸、库迪那边天天打骨折,星巴克也不能不做点反应。但它选择的方向不是去拼谁便宜,而是继续讲“空间”和“体验”的故事。' \) S% I% Y" }8 y- s
& K& s1 K% ~5 A' d
星巴克的“降价”,不只是为了便宜& E# i. J1 e1 A% b/ L
你要说真图便宜,那去隔壁瑞幸、库迪随便买一杯。但星巴克不是这样玩的。
4 o8 I( f9 Q* G" l9 O1 a/ y' \: B7 {+ C' O( t' s' v
它坚持的是那种“我还是我”,品质不降,品牌定位不动,只是把价格稍微拉到一个更舒服的区间。毕竟,来星巴克的,很多人并不只是为了喝一杯咖啡——是为了坐一会儿、谈个事、看看电脑、放空一下。
1 T; [# N* x/ A3 p2 Z
0 {) s' }+ a! O7 q4 t想想看,星巴克的店普遍都挺大,200多平是起步,像上海南京西路的烘焙工坊甚至2700平米,像个艺术展厅一样。而其他新茶饮、快咖啡品牌,为了压缩成本,门店一个比一个小,强调“拿了就走”。
; [& m2 @* z( r; m: ^- p" P7 T/ |5 V2 q y+ l3 @ ]( e
星巴克则反其道而行,坚持让顾客“坐下来”,享受这一刻。
/ u+ V' j, }: H- f0 Q2 D
) G$ W; \) m! z1 y: R这其实就是它一直强调的“第三空间”概念:既不是家,也不是办公室,而是你愿意待一会儿的那个地方。这种感觉,是竞争对手很难复制的。4 D3 q4 w$ }3 t" D
# d; z! s j5 W; b8 c" h* G不和你卷价格,星巴克在玩“体验”
) h" c( g$ Z: r- P0 A5 r3 _$ q现在很多人买咖啡,不光是为了提神,而是图一个“状态”——像是在纽约街头走一圈、像是文艺青年坐在窗边看书。
% E" B4 D' A" N% I1 e3 M3 }4 @9 A9 ~ V Z6 {& a& ]0 M
这种文化氛围,其实星巴克从进中国开始就有意识地在营造。
z2 w3 X# ~0 n3 S+ E- l) z
) [7 C. e+ s8 K8 N% J它让大家学会了点单说“拿铁”“卡布奇诺”“玛奇朵”,也让“点杯咖啡坐一下午”成了一种城市生活方式。
9 t5 g9 X: I E |* {' \7 I6 X$ t& A! w2 i; A' @
但最近几年,平价咖啡的崛起,把“喝咖啡”这事慢慢变成了“比价格”。星巴克也意识到,不能光靠情怀,就得重新调整策略。
6 E" k) @" K7 E; \" {
% d! H+ m9 Q6 t, q% J, }于是,它干脆不参与低价内卷,反而强化自己的独特性:我不是最便宜的,但我是你愿意多坐一会儿、愿意打卡的那家店。7 g0 ?; N# u; M# S
8 f. R3 G! `& L! h
不只是咖啡,星巴克还在玩“非咖”新招
) @% g8 o, O4 ] K4 C; }1 r说起来,现在的星巴克已经不是当年的“只卖咖啡”了,它在大力推“非咖”场景。& |9 |. f# p( [
* ]$ y& C- m, Q+ i9 G% K$ Y1 E比如最近跟迪士尼的疯狂动物城联名,搞出三款冰摇茶新品,不仅卖相讨喜,还挺好喝。这种产品瞄准的就是“下午茶”人群,特别是年轻女生——既不想喝咖啡,又想要点仪式感。
; N8 W( P* b, D m% Y4 c' ?& A
7 j! p3 J# T/ o ^而早些时候,星巴克还和五月天联名星冰乐,也大受欢迎。
' n+ V+ B, L4 Y9 J" O' G# s% a) W7 g
6 T/ O. k: y% ^* _' t5 {IP联名只是个开始,它的真正核心是用“非咖”产品延长用户在门店的消费时间——上午喝咖啡,下午喝茶饮,一个人一天能来两次星巴克,才是它想要的。
/ L7 K, s, V4 K& F4 L, o
! |& X3 a; A$ ?$ Z# U3 }. W同时,它也在推“隐藏菜单”和“客制化”玩法:你可以自定义甜度、风味、浓度,像点鸡尾酒一样点咖啡。这种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年轻人的参与感,很多人甚至是为了在社交平台晒这杯“独一无二”的饮品。- T' k& { c9 k! g4 P
* m; q8 k. W2 R+ y7 y- B7 {咖啡不只是咖啡,是一种生活方式
5 z9 R9 J* P, s/ m( T你发现没,星巴克的逻辑越来越像“内容公司”了。" g0 }) j& p/ ], z B5 v
# M9 Z; _- E8 F [+ z
它卖的不只是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比如在意大利,咖啡馆就是文化沙龙,是街坊邻居交换信息的地方。而现在,星巴克想在中国也复制这种感觉:无论你来是办公、发呆、还是谈恋爱,都欢迎你“坐一会儿”。
$ L |1 \' @4 n* _, w, @1 w: ^! Q, b& u/ x
这种“空间即内容”的策略,也让它在激烈的茶饮战场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P5 J: f0 H( y M' V% O5 m( Y) }
- D* P# W9 }4 a* i ]. c0 h; ?! |这一次夏季降价,看似小动作,实则是星巴克一次重要的品牌转型落子:它要把“非咖”产品嵌入到“第三空间”叙事里,继续强调那句老话——
! ]8 m& J- p. U x% {( Q
7 t; t" {8 \: V“你喝的不是咖啡,是一种生活。”
) [' I, k U& v6 f1 C
# O' x! I6 |" v) B
, L, Y' K+ t' C. u! 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