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能想象吗?74 岁的李西廷,在迈瑞医疗股东大会上被当场问起“谁来接班”。这位把迈瑞做到 6 000 亿市值、被称作“医疗器械一哥”的创始人,点了几位高管的名——总裁吴昊、研发老大郭艳美——语气坚定:真到需要接班的那天,他们足以扛旗。但他自己,显然还没打算退。
3 A, C. c* p; I0 [0 K/ A% R- X$ C) m3 H" L3 h8 x8 ]; X0 [
为什么“退”不了?& t# \ w% e% x/ P
迈瑞正碰上近十年来最难啃的骨头。过去 2016-2023 年,利润年年 20 % 以上的高增长;到了 2024 年,增速明显刹车;2025 年一季度,营收、净利双双同比下滑——这可是 2014 年以来第一次。股东大会现场人山人海,投资者挂在嘴边的关键词都是“拐点”“天花板”。
7 R3 ? j3 n* ~& w3 t7 K" f% H7 P+ _$ ~7 X2 x
症结在哪?一句话——医院花钱少了。地方财政紧,专项债缩水,设备更新项目一拖再拖。结果,迈瑞在国内 2024 年业务跌了 5 %,今年一季度更是大幅下滑 20 % 以上。监护仪、呼吸机这些昔日“现金奶牛”都出现饱和迹象。; l; I+ G; u+ `0 z0 T8 s& B
7 R7 ?- E+ H2 H2 b
国内卷疯了
+ G! P: m# K! s2 V: L6 h1 A为了抢单,不得不狠降价。厦门一次超声招标,预算 393 万,迈瑞 4 台机子仅拿 79 万;山东省立医院监护仪集采,单价比去年砍掉七成;连化学检测试剂都被打到几分钱一份。这种极限压价,现在几乎成常态。
1 {3 X2 Y! r# T- ]/ J1 i, K! f+ y! g* O- k8 d' e- u
在呼吸机市场,迈瑞的份额两年掉了 4 个百分点,后面追兵一个个冒头。靠价格战熬下去?恐怕不是长久之计。
2 q8 v3 Q* b4 t5 |- K& [3 F) D5 t3 W6 k
李西廷的新算盘:海外 + IVD" }+ n9 m) a9 m7 M
李老早年最擅长“农村包围城市”:先在县医院、中小医院以高性价比站稳脚跟,再慢慢啃大医院。如今国内招标这么卷,他把更多筹码压向海外——目标是海外收入占比冲到 70 % 以上。毕竟海外市场体量是中国的 5 倍,而且对品牌认知度、产品力越来越接受迈瑞。2 t6 F5 Z; f+ M1 r s% U
. h$ |# Q/ l& g5 ]1 d7 ^
2024 年,欧洲和亚太发展中国家市场给迈瑞带来 21 % 的海外增速,营收占比已经逼近一半。看得出来,海外这块肉还很肥。
! \4 F4 x& U7 ]0 P1 N* M+ y& l# \ K/ p+ ]
另一条腿:体外诊断 (IVD)
/ }" r8 b) W% J6 X设备卖一次就完事,而 IVD 是“耗材生意”——仪器卖出去,试剂源源不断消耗,流水型收入更稳定。为此,迈瑞从 2021 年开始大手笔买买买:5.32 亿欧元收芬兰海肽,1.15 亿欧元拿下德国 DiaSys,连肿瘤早筛公司都考察起来。到 2024 年,IVD 已经反超成迈瑞最大业务板块。
9 E" R8 b4 a: i% \; W
1 Y1 Y9 X# Q) p9 n2 @: d当然,IVD 在国内也卷。一次集采动辄五六十的平均降幅,最低价能被杀到 1 角钱以下。但在海外,迈瑞的 IVD 反而有机会站到高地——试剂注册、产能布局都在加速,今年目标是启动 40 个以上海外注册项目。9 r7 v1 T6 V9 i, G( _. H& z6 j
( C& L' O5 p1 j2 o9 k再加一味心血管耗材+ `+ L# W1 K4 c a' T
去年 66.5 亿元收购惠泰医疗,迈瑞一脚踏进心脏电生理与介入耗材。这又是个“流水型”大市场——李西廷想用迈瑞在仪器端的优势,加上惠泰的耗材,把整条心血管链条握在手里。' Y% Y" [( b3 ]9 T6 U) L w# t
: s: h3 C- E& F* U5 r李西廷的“NBA”情结; l( F. z# \7 F6 r( c5 }
老爷子常说,做医疗器械要去美国市场“打 NBA”才算真本事。2006 年,迈瑞跑去纽交所上市;2016 年又私有化回国,就是为了不被低估,方便将来并购。现在他说并购还得继续,但要讲究“技术协同、渠道互补、供应链完善”三条原则——花钱也得花在刀刃上。8 F- X% _/ D* I6 C: V+ t
7 l ?- O, E. M2 W接下来怎么走?
+ v2 ~1 T( u7 I5 C8 U2 f% o: {& Z2 k管理层把国际化分三阶段:
' T) r& M. G' v: h- X4 t5 g1 _/ N( K0 S6 p+ e% H* m3 x
性价比阶段——靠低价打进基层;! V1 E2 m, K1 s8 s! ^( K
# p w$ P8 S5 i7 E* `工程师红利阶段——靠差异化爆款撬动局部高端;
7 N$ t* N1 |# e+ ]$ o3 H8 c* p4 E1 ]9 J* r7 V! g6 h
原创 & 智能化阶段——要在全球高端市场对标巨头。0 M4 G5 N' `& l0 u0 {7 G0 s
% K `4 `/ a$ R; R: b' n: n% T现在明显是第三阶段的起跑线:IVD+海外双轮驱动,李西廷定的 2030 年“全球 Top10” 目标看着并不轻松。但对他来说,这大概是创业生涯最后一场硬仗——赢下来,才有底气真正交班;没赢,谁敢说“退休”二字?
1 w5 m% M6 } j4 O4 O* x" x
% I$ k' i+ Z6 I% L; Z一句话总结:迈瑞正从“卖设备”转向“卖耗材+全球化”,李西廷要在 70 多岁再拼一把,把公司送进世界前十,然后才肯安心“退居二线”。未来几年,这出戏会不会逆袭成功,值得盯紧。( t& ~9 a- D { W" N
, J5 m; U8 `0 ?( T4 {! O
# Z0 Y/ o4 b+ v)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