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新能源汽车行业淘汰赛的大幕已经彻底拉开,从威马到极越,无数玩家在行业红海中挣扎。如今,仅交付量已不足以证明一家车企的生存能力,活下去、保护现金流成为头等大事,而极越的“暴雷”似乎只是开端。 4 h, i. d$ a: Y6 j( P! C; g
h: h* _ M* p' w
国内商业领域一向存在“扎堆”现象——一个行业赚钱,大家蜂拥而上,竞争恶性化,最终破坏行业生态。从2009年的网易养猪,到后来的阿里“AI养猪”、京东“猪脸识别”,再到万科进军食品领域,无数大企业试图分一杯羹,结果却陷入无序竞争。最终,行业中仅剩几家头部企业生存,其余玩家黯然退场。
+ A1 \9 I) K2 z' [/ y& z+ H; V, @4 T1 P- x
这一现象如今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锂电池、光伏领域轮番上演。恒大、宝能造车失败的惨痛教训仿佛还未被吸取,百度的造车梦也终于走向破灭。
/ \4 U, d- Y- L" O) A
- p; I5 A& I/ T; ?# `4 f自2017年起,宝能姚振华、恒大许家印等跨界大佬相继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试图通过疯狂拿地和企业整合实现造车梦。然而,这条高投入、高风险的道路,最终仅剩少数企业跑出规模效应,如蔚来、理想、小鹏等。
- G( s5 p) x9 r9 H$ C2 G* D, M$ {; i) q# @" ?( j6 H: l1 ^
百度则选择了与吉利合作,通过极越汽车试图抢占智能驾驶赛道。可惜,频繁的股权调整、内部管理的混乱和资金链的压力,令极越最终倒下。 ) t* d1 \ D" @& ^& {
7 }. n! w: |* Y/ a0 z
12月初,极越宣布关闭整车业务,员工“自费上班”、部门裁员等消息引发舆论热议。百度和吉利迅速发布联合声明,承诺妥善处理员工社保、售后保障等问题。然而,这场闹剧背后暴露出的是百度在造车领域的无力感。
% f+ ]3 m. e9 B4 S, d/ o5 P" G- ~6 k+ l1 Z+ ]0 ~% g( k }
百度在智能驾驶上布局已久,但新能源整车制造显然是个“烧钱无底洞”,缺乏明确优势的跨界者注定难以持久。相比继续挣扎,百度或许更应聚焦AI和广告业务等核心领域。 $ T. y$ u# a% ?: F. @& A b9 n
5 B% v( S _$ h4 P
正如比亚迪王传福所言:“新能源汽车的窗口期只剩3至5年。”如今,市场已从蓝海迈入红海,留给百度、极越这类“迟到者”的机会几乎不复存在。
# z# j- _3 [4 x, E6 \, w
2 T1 e7 w+ U9 Q. h跨界者在选择进入新领域时,不仅需要资金,更需要对市场规律的深刻认知。造车,显然不是勇敢者的游戏,而是适者生存的战场。 3 x7 C) C" S; y6 q
% ~$ l" n7 @- t4 h% ?# x; N6 M
对于百度和李彦宏而言,是时候清醒地面对这场失败的造车梦,把资源投入到更有优势的领域了。
! `) L/ I' x: ^; P5 M! M7 k2 o' P9 W" \6 l% d. e5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