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完美主义,我想我应该算是个"重度患者"了。从小到大,身边的人都说我是个"要强"的孩子,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当时觉得这是优点,长大后才发现,这简直是要了我的命。
看到论坛这个征文主题,心里五味杂陈。这些年来,我和完美主义斗智斗勇,有过痛苦挣扎,也有过顿悟释然。现在回头看,那些曾经让我夜不能寐的"不完美",反倒成了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记得大学时候,室友都说我有强迫症。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要检查三遍门锁,确认手机充电器插好,书桌上的东西摆放整齐。写作业更是要命,一篇2000字的论文,我能改十几遍,每次都觉得还不够好,还能再完善一点。
那时候谈恋爱也是这样。约会前要提前两小时准备,从穿什么衣服到说什么话,都要在脑子里演练好几遍。生怕自己表现不够完美,让女朋友失望。结果呢?女朋友最后受不了我的"作",说和我在一起太累了,感觉像在演戏。
工作后,这种完美主义变本加厉。刚入职那会儿,领导交给我一个PPT,我熬了三个通宵,改了无数版本。同事早就下班了,我还在那里纠结字体大小、颜色搭配。最后领导看了说:"其实第一版就挺好的,没必要搞得这么复杂。"
我当时心里一紧,觉得自己被否定了,晚上回家又失眠了。
真正让我意识到完美主义问题严重性的,是我开始接触投资理财之后。
2018年,我开始在股市里折腾。当时就想着,既然要做投资,就要做到最好。我每天研究股价走势,看财经新闻,分析公司财报,恨不得把每一支股票的底裤都摸清楚。
那段时间,我制定了一套投资策略,只买基本面优秀的白马股,只在技术指标完全符合的时候入场,止损位、止盈位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听起来很专业吧?实际上完全是纸上谈兵。
因为要等完美时机,我错过了太多机会。2019年年初,我看好一只科技股,从30块钱开始关注,一直等它跌到我的完美买入价28.5元。结果等来等去,它最低只到了29.2元,然后一路涨到了50多。我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心里那个后悔啊。
要命的是,一旦买入的股票出现亏损,我就开始自责,反复检讨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是不是分析不够深入,是不是时机选择有问题。有一次,一只股票亏了20%,我整整一个星期茶饭不思,朋友聚会都没心情参加。
老婆看不下去了,说:"你这样下去,迟早要把自己逼疯。投资本来就有风险,哪有百分百赚钱的道理?"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2020年。
那一年疫情爆发,股市大跌,我觉得机会来了。按照我的完美策略,这种时候应该是抄底的好机会。我把家里的积蓄投入股市。
在我看来,这次操作是完美的,时机对了(大跌后的反弹),标的对了(优质白马股),策略对了(低买高卖)。我甚至在心里盘算着,这一波能赚多少钱,到时候给老婆买什么包,给父母买什么保健品。
结果大家都知道,3月份那波跌幅,把我打了个措手不及。我的完美策略"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本金两个星期内亏掉了一半。
那段时间真是我人生的低谷。白天强颜欢笑上班,晚上一个人躲在阳台上抽烟,有时候一抽就是半包。
最痛苦的不是亏钱,而是对自己的完全否定。我一遍遍地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明明做了这么多功课,制定了这么完美的计划,为什么还是失败了?是不是我就不适合投资?是不是我这个人就是个失败者?
那段时间,我在各种股票群里泡着,想找找安慰,或者学点经验。大部分人都在互相抱怨,但有个老股民的话让我印象深刻。
他说:"小伙子,我看你天天在群里发各种分析,技术指标用得挺溜,但你有没有想过,市场根本不会按照你的分析来走?"
我不服气,问他那怎么办。
他笑了笑,"投资这个事儿,八分靠运气,两分靠技术。你想要100%的确定性,那只有把钱存银行。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学会和不确定性共处。"
"那你是怎么做的?"我追问。
"简单啊,我只做自己能承受的投资,赚了不狂欢,亏了不绝望。每次投资前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这笔钱全部亏光,我还能正常生活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投;如果是否定的,那就别碰。"
这番话像醍醐灌顶,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
从那以后,我开始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这个过程很痛苦,因为要和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思维模式做斗争。
第一步:接受不完美的存在
我开始强迫自己接受一个事实,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投资策略,也没有完美的人生选择。每一个决定都有风险,每一次行动都可能犯错。
为了训练自己,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容错率",投资成功率达到60%就算合格,生活中的事情做到80分就可以了。刚开始很不习惯,总觉得不够好,但慢慢地,我发现这样反而让我更轻松,决策效率也提高了。
有一次,我看中一只股票,按照以前的习惯,我会花好几天时间研究各种指标。但这次我告诉自己,分析一个小时就够了,剩下的交给运气。结果那只股票还真赚了钱,这让我更加相信完美分析并不是必需的。
第二步:学会及时止损
完美主义者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愿意承认错误。以前亏钱的时候,我总是想着再等等,说不定能回本。现在我给自己定了死规矩:亏损超过10%就坚决止损,不管多心疼。
这个规矩救了我好几次。去年买了一只新能源股票,开始还小赚,后来行业政策变化,股价开始下跌。以前的我肯定会死扛,但这次我在亏损8%的时候就果断出手了。后来那只股票又跌了20%,我庆幸自己的决定。
第三步:设定足够好的标准
我开始学会给自己设定"足够好"的标准,而不是"最好"的标准。
比如写工作报告,以前我要改十几遍,现在改三遍就提交;选投资标的,以前要对比几十只股票,现在从几只候选股票中选一只就行;甚至买菜做饭,以前要搭配得营养完美,现在只要有荤有素就OK。
刚开始确实有点不习惯,总感觉还能做得更好。但慢慢地我发现,"足够好"和"最好"之间的差距,往往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大,但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却差别巨大。
第四步:培养放手的智慧
最难的是学会放手。以前的我什么都想控制,什么都想做到完美。现在我明白了,有些事情确实需要认真对待,但有些事情真的没必要那么较真。
投资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现在把资金分成几部分,生活费、应急资金、稳健投资、高风险投资。每一部分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容错范围。高风险投资那部分,我就抱着"亏了就当交学费"的心态,反而经常有意外收获。
第五步:建立支持系统
一个人改变很难,所以我主动寻找支持系统。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互相鼓励,分享经验。
我老婆也是我最大的支持者。以前我犯完美主义的毛病时,她会直接指出来,现在她学会了更温和的方式。比如我又开始为某个投资决策纠结时,她会说:"这个决定已经够好了,咱们去看个电影吧。"
有时候和朋友聊天,听他们分享自己的"不完美"经历,我也会感到放松。原来大家都不完美,大家都在摸索着前进,这很正常。
经过这几年的调节,我和完美主义基本上"和解"了。我没有完全摒弃它,而是学会了合理利用。
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我依然会追求精益求精。比如工作中的重要项目,家庭的重大决策,我还是会仔细斟酌。但在日常的小事上,我学会了"差不多就行"。
投资方面,我现在的策略简单多了,定期定额投资几只基金,偶尔买点个股调味。不再追求完美时机,也不再为每一次波动而焦虑。收益率确实没有以前期望的那么高,但心态平和了很多,整体的投资体验好了不少。
我学会了从失败中学习,不是从失败中自责。每次投资失误,我会简单复盘一下,看看能学到什么,然后就放下了。这种心态让我在投资路上走得更稳。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那个老股民说过的话:"投资如人生,不是每一步都走得完美,而是走下去的勇气。"
完美主义曾经是我的束缚,现在却成了我的朋友。它让我在重要的时候保持严谨,也让我学会在平常的时候放松心态。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投资也没有完美策略。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不完美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精彩。
希望每一位在完美主义道路上挣扎的朋友,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调节方式。不完美的你,同样值得被爱,被尊重,被理解。
让我们在追求卓越的路上,学会与不完美和解,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创造确定的幸福。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