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明知道被骗了,心里也窝火得很,但就是迟迟没有报警,甚至有人干脆认栽、装没事,回头再去给骗子转第二笔钱。这种事在现实里可太常见了,一些情感诈骗、熟人借钱、传销套路,哪怕被骗得血本无归,人家也死活不愿报警。旁人一看就着急上火,“你都被坑成这样了还不去报警?”可真到当事人头上了,才发现报警这俩字,哪有那么容易说出口。
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不是当事人太蠢了?或者太怂了?其实不是。这种“被骗后不报警”的行为背后,有时候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报警,而是心理上真的过不去那道坎。有时候,人最难承认的,是自己“被骗了这件事”。
你想啊,一个人被骗,不管是被骗感情、被骗钱财,还是被骗投资,背后往往意味着一件更羞耻的事,“我当初信错人了”。我们中国人从小就被教育,吃亏是福没错,但“看人不准”“被骗上当”这件事,总归是件丢脸的事,那些自认为“挺聪明”的人,越是内心骄傲,越是难以承认自己被骗过。
就像前几年特别火的“杀猪盘”,一堆人以为自己谈了个长跑恋爱,结果人家是剧本一整套,温柔陷阱慢慢收网。很多被害人都已经意识到苗头不对了,但还是选择继续忍着,甚至还自我催眠“他不是骗我,他只是有点困难”“等他熬过这段时间就会还我”。你说这时候报警?对他们来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因为那就等于承认自己不是被爱了,是被玩了。
其实还有一种更深层的心理机制在作怪,叫“沉没成本”。意思就是,你前期投入得越多,越难以抽身。你投了一千块进去被坑了,马上认亏报警,这容易。可要是你已经被骗了十几万,还搭进去了两年的感情,那你会更希望它能“有个好结果”,哪怕这个希望是假的,也不愿接受“全盘皆输”的现实。这种心理说穿了,其实就是“怕面对真相”。
还有一类人,是“太懂得人情世故了”。特别是那种熟人之间的骗,有些甚至是亲戚、朋友、同事。你去报警,等于是把一层窗户纸捅穿,把事情闹大。而很多人最怕的,就是“丢人”,怕亲戚笑话、怕别人说自己计较、怕背上“不讲情面”的名声。于是他们会说,“就当给他买个教训吧”“算了,反正都是熟人”“报警了也不一定能追回来”。但这背后,其实是典型的情感绑架。
也有人是被“二次伤害”吓到了。有过报警经历的人知道,很多时候你报完警,警察不是马上能抓人,有些案子根本取证都费劲。更别说还要写材料、出证明、反复讲你被骗的经过。就算最后抓到人了,你的钱也不一定能拿回来。这一折腾,有些人觉得自己比被骗还难受。所以干脆不折腾了,宁愿吃哑巴亏。
我们还是得承认一个现实,不报警,只会助长骗子的气焰。你今天被坑了不说话,明天他就去坑下一个人,搞不好还就是你朋友、你爸妈。骗子就像苍蝇,谁软就往谁身上叮。你一不作声,下一次倒霉的可能就是你自己。
那怎么才能让更多人愿意站出来报警呢?其实从心理上来说,有几个办法挺有用的。一个是营造“受害者也有尊严”的氛围。别再一上来就说“你怎么这么傻”,而是换成“骗子手法确实高明,谁都有可能中招”。这样反而更容易让人卸下心理防线。
另一个就是平台和媒体得多曝光一些“报了警追回损失”的案例。你得让人看到希望,让他们知道报警不等于麻烦,而是能让坏人付出代价的方式。还有一点很现实的是,很多人不知道去哪报、怎么报、不知道流程怎么办。所以普及这些信息,也挺关键的。
最后我想说,每一个被骗后不愿报警的人,心里都藏着一些说不出口的东西。我们不能简单地评判他们,也不能光喊“该报警”这仨字。更应该做的,是让他们明白,被骗不可怕,怕的是被骗了还让骗子继续嚣张下去。别让沉默变成默认,别让体面变成纵容。你保护的不是自己受伤的面子,而是下一个可能受害的人。
这社会骗子越来越聪明了,我们得更聪明一点。真遇上了,别怂,也别一个人扛,报警该报,事该说,别让恶人安心,别让好人吃哑巴亏。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