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时候我们在新闻上看到那些杀人不眨眼的恶人、冷血无情的诈骗犯、甚至是对自己亲人都痛下杀手的人,心里总会冒出一个疑问,这些人是不是一出生就带着邪恶?就像是天生基因里就藏着一颗黑暗的种子,只等哪天爆发?
我以前也这么想过。觉得一个人干得出那种事,肯定不是“后天教养”就能解释的。但后来接触的故事多了,身边的经历也见得多了,我发现这事还真不是一句“天生邪恶”就能说清楚的。它背后,其实藏着一整个关于人性、成长、环境和选择的复杂机制,比咱们想象的深得多。
你说一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啥也不懂,就知道哭、知道饿、知道妈妈是谁。那时候他心里有邪念吗?肯定没有。但慢慢地,他开始模仿、开始学着撒谎、开始跟别的孩子争玩具、开始对某些东西产生占有欲,这些“行为”,哪一个不是在生活中一点一点学会的?可你能说这是“邪恶”吗?不一定。
我以前有个朋友,是做社区矫正工作的。他跟我讲了一个案例,我到现在都忘不掉。一个17岁的小伙子,因为盗窃被判了缓刑,抢的是一家便利店,抢的时候还拿着刀,把老板吓得不轻。但抓到他的时候,他身上连个手机都没有,穿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为什么抢?他说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妈妈生病、弟弟辍学,自己也没读过什么书,工作没人要,实在是活不下去了。他抢完那家店之后,拿了几百块钱,第一时间跑去药店给他妈买药。
这算邪恶吗?站在法律面前当然要追责,但站在人性面前,我真觉得他不是一个坏人。他只是被生活逼到了死胡同,然后做了一个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做的选择。这种选择当然不对,但他背后承受的那种痛和挣扎,不是我们平常人可以轻易理解的。
有时候你说,“天生邪恶”的标签,其实是我们懒得去理解一个人复杂经历时贴上的标签。讲“基因”这事,很容易推卸责任,“他天生坏,他就该这样”,这听上去好像很合理,但其实很冷血。我们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大意义,就是要在“本能”和“善恶”之间,做出判断,建立规则。
当然,这个世界上也确实有极少数人,天生缺乏“同理心”。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叫“反社会人格障碍”,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心理变态”那一类。他们的大脑对别人的痛苦没啥反应,不会同情,不会内疚,这种人就算从小没受啥罪,也可能做出极端恶劣的事。这类人通常在人群中很难察觉,有的甚至特别会伪装,看上去风度翩翩,但干起事来冷酷得要命。这种人你要说“基因有问题”,也许还真有点科学依据。
可问题是,这种“极端例子”真的是少数中的少数,99.99%的人,都还是在家庭教育、成长环境、社会影响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今天这个“我”的。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恶,不是“生来的”,而是“被长出来的”。
说到这里我还想起小时候看过一部纪录片,讲的是一个连环杀人犯。他被抓之后,警察问他,“你怎么能对人下那么重的手?”他当时说了一句让我心里一震的话,“没人对我温柔过,所以我也不懂什么叫温柔。”
这句话当时听着挺中二,但你仔细一想,有点东西。他从小就是被打大的,家暴、辱骂、忽视,他根本就没接触过什么是“温暖”这个概念。等他长大了之后,他自然也不会去心疼别人,甚至觉得痛苦就是正常的、残忍就是现实的一部分。这种人不是没有良知,是从小就没机会“长出”良知。
那我们普通人该怎么看待这些事呢?我的建议是,别轻易把“邪恶”这两个字挂在别人身上,更别轻易把“善良”当作理所当然。人性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善也有恶,关键在于你怎么用它。这个“怎么用”的过程,受太多东西影响了,家庭教育、周围的环境、社会价值观、经济条件、人生经历……一个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长大,他就很可能成为那种环境下最合理的产物。
咱们不能控制出生,但可以控制自己的选择。同样的,社会不能改变每个人的童年,但可以提供更公平的机会,让每一个人都有选择做“善”的权利。很多人之所以一步步走向深渊,不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是恶魔,因为走着走着,再也看不到别的路了。
所以我想说的是,人类有没有天生的邪恶基因?可能有,但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决定性。真正决定一个人走向的是环境、是经历、是选择、是有没有一个人、一个机会、在你最黑暗的时候拉你一把。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少做那个落井下石的人,多做那个点一盏灯的人。
这篇文章送给每一个曾经被误解、也曾误解别人的人。因为每一个人性里的黑暗角落,都藏着一点点光,只要你愿意看看。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