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国会上来了一段“泼天冷水”的施政演讲,直接说韩国经济现在处于“绝望”的状态。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数据撑腰的。' E5 c4 C3 C( v* u2 O
# @2 z% A2 F- `2 A
说实话,韩国这两年经济是真的不太行。最新的数据挺扎眼的——2024年经济增长率才2%,比预期差一截。而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GDP居然同比下滑了0.1%,这可是自2020年以来头一遭。于是,韩国央行也跟着把全年增长预期从1.5%下调到只有0.8%,几乎没啥增长。, V" y0 }& T h1 a
! P! t, V' q: s; h为了解燃眉之急,韩国今年已经连续四次降息,利率已经压到了2.5%,创下近三年来新低。可惜,这也没能让情况好多少。
! N: I+ [/ b7 n8 i# j4 M9 I0 `) V8 t1 F* `" b
外贸也不乐观。比如对美国出口的钢铁,5月份就大跌了16.3%。国内钢铁市场也挺惨,浦项制铁说今年本土钢铁需求预计是2009年以来最低的。再看实体经济,2023年差不多有100万个个体户和公司申请停业,简直创纪录了。: C2 X- ?. G3 e! ~# V M( e# G
* `* w/ C) Q3 I4 I$ u5 Y
为什么会搞成这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所谓的“三高”——物价高、利率高、汇率高,外加内需疲软,出口又不好搞,整个经济环境一团糟。$ ?$ N5 T& r/ ]- _4 [" b
9 m. {" J" ~, U) R9 D1 T那根子到底在哪?有专家说了,这不是短期的问题,而是“老毛病”爆发了,典型的“韩国病”。怎么个病法呢?' y' o3 ^& ?& W: c# e! Z( V
) m9 M' j( t4 e( q3 A, A/ o% c第一,太依赖重工业和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外部环境一变,就容易被拖下水。# j; a {$ q8 v6 v+ u; W# W. M
6 |1 [% Q$ T9 h* e第二,国家本来资源就不多,能源和粮食都得靠进口,一旦全球供应链出问题,韩国的压力就翻倍。8 L, w$ k# n: V
$ t5 t1 W7 x% l( N
第三,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低,年轻人越来越少,消费也提不上去,内需就跟不上。
+ i& \1 m6 D5 K- j& T9 x1 Z- f, f0 G ~
最后一个问题也挺老生常谈——财阀垄断太严重,中小企业很难发展,创新动力被压得死死的。 G) a+ P& G9 B& Q3 j) X
5 I; B& M) l( l* c) I再加上地缘政治那点事,比如中东局势一紧张,油价飙升,韩国这种高度依赖能源进口的国家就吃不消。还有美元加息、美联储收紧政策等,都会导致韩元贬值,投资信心也跟着垮。 ~* y0 `. d5 U% d& q: X" D* [
0 u8 o. d/ I- C3 P/ U, G3 p# O那怎么办?李在明说政府会推出补充预算,比如发消费券、扩大投资、扶持个体户啥的,算是急救措施。但很多人质疑,这些做法治标不治本,说白了就是“吃止痛片”,不见得真能解决深层问题。( n4 M3 V6 z8 O5 k; {0 Y, }6 i
5 Y! C! c) b- {" k: Z( _) r) K. v* @
比如消费券这个事,虽然比发现金理性,避免钱拿去炒币或投机,但效果很有限。因为韩国内需本身就偏弱,靠大家买买买来拉动整体经济,很难撑起那么大的出口体系。% H/ l+ `* M" P
5 p) s6 \- q5 n2 f( H一些专家建议,韩国要从结构上动手术。比如强化跟中国、日本的区域合作,尤其是中日韩自贸区那块,有互补产业基础,也能帮韩国降低外贸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这种深度融合的做法,也许才是真正的“刮骨疗伤”。
, @% {: [ `" Y$ M+ W+ r2 h' N3 S( l
总之,韩国眼下的经济问题,不是哪个政策一推就能立马见效的,得有长期眼光和改革决心,靠补贴和消费券顶多是续命,不可能解决根本矛盾。未来怎么走,就看政府有没有魄力下狠手了。; T) O' f0 R, Z9 `
) K# D$ d: c3 l+ z' r
; W& m, h) |1 |& j: s%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