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为发烧而生”……雷军的这些话,总给人一种快节奏、带点热血的感觉。他说的话,和他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毕竟他自己就是那种爽文男主般一路闯过来的创业者。听起来有点凡尔赛,但也很有感染力。
; t5 _6 p6 _0 a# @* w* c8 V) P( n. k; X3 U& @. c' G$ S& ]
当然,用互联网思维颠覆手机行业的小米,也难免被人质疑:组装厂、没技术、只会营销……雷军自己也坦言,当时公司内部一度陷入内耗,他挣扎了很久,最后才下定决心,直面问题,找到出路。) o1 k0 p8 l3 T9 C
: Z, d1 y9 q$ K' l6 n要把互联网公司转型成硬核科技公司,真的不容易。尤其是2021年,小米遇到大危机:高端化受挫、营收下滑、市值跌到5000亿左右。那一年,雷军做了两个看似疯狂的决定——重启造芯,全面押上造车计划。他形容这就像“同时供两个孩子上大学”,压力大得让人窒息。/ ?& D, y; K/ y/ u, |
# H) B% X( U* L$ u' g四年过去了,当年被调侃的“组装厂”,已经有了自研3nm芯片、小米SU7和YU7汽车的亮眼成果,小米市值站上1.5万亿。雷军在每年的演讲里谈低谷、成长和造车勇气,其实折射出小米从互联网思维向硬核科技转型的全过程。& p; F' x0 F+ d, W
! F# J. ?+ y4 p( T& \8 T1、拿什么对标苹果?0 ?$ Q( \% ` J" _3 f
" b2 ~2 s1 |( M7 V6 x+ X/ n3 X6 d, {今年9月,手机市场硝烟四起。iPhone17内存256G,比上一代便宜1000元,还标配自适应高刷屏,明显在5000元以上的市场给国产手机施压。/ q5 F2 V3 y2 \- Q$ e
" Q# {" h9 A0 J5 S! C# w Y3 v7 w1 t按理说,国产厂商会犹豫:再堆配置?降点价?可能还要推迟新机。但小米却反其道而行——9月25日,提前一个月发布小米17系列,直接跳过小米16。有人质疑:“改名是不是蹭苹果流量?”$ p5 E1 ` ]* ?; g m/ i
/ b/ |, v; t9 J其实,营销只是放大镜,产品不硬,早打硬仗只会吃亏。小米17的自信,从内部创新就能看出来。
/ _/ z* }$ H9 ^4 g
4 S2 l+ v4 T- X7 S2 d2 t苹果曾经靠工业设计和制造能力惊艳世界,而如今中国科技产品的实力也越来越强。小米17 Pro背屏主板比上一代小了37%,能放下超4500个元器件,为背屏腾出更多功能空间——可以显示时间、壁纸、动态通知、自拍,甚至玩复古游戏。雷军自己都说:“我在飞机上玩都停不下来。”
2 j$ n9 M; o( [/ z. l1 L: H, [4 F% u. r* m1 F
不仅屏幕工艺讲究,供应链关系也更成熟。几年前小米供应链出问题,雷军还得亲自去给三星高管道歉喝酒才能恢复供货。现在,小米的供应链稳定,Canalys数据显示,小米全球市场份额14.7%,连续20个季度全球前三。
5 Q) z; \+ ?$ w2 ~3 ]5 i4 X$ ?8 i5 x1 U9 J! \
其他硬件也不落下风:小米17电池升级到7000毫安,影像上潜望长焦体积缩小54%,性能与手感兼顾。而苹果标准版甚至没有长焦镜头。系统方面,小米优化澎湃OS,对标苹果体验,还比IOS有更多可玩性。6 [8 L3 c, h R2 g9 z" J
. B9 Z8 Z3 b; W, Y
2、“组装厂”,能走高端吗?5 E# u- h) l2 Z0 h; i) ?
4 h- h5 e# o; q. K0 c9 R- F2022年小米明确了高端化目标:三年内拿下国产高端市场第一。
- m% y' z* A: e. g5 v( a& U& Q& o' ]" N/ ?
高端不是喊口号,而是细节打磨。比如2014年,小米首次用不锈钢中框替代塑料,背板材料也借鉴高端烤瓷牙技术,手感温润。经过多年积累,高端记忆点从用料延伸到自研芯片、大电池、徕卡影像等。& s5 K2 i9 Y# S! {# N$ |
# P8 g1 e. M8 g# a造车也是高端战略延伸。小米初期集中资源打造SU7,结果销量连续9个月超过特斯拉Model 3,YU7首发18小时锁单24万台。小米没有低价抢市场,而是把SU7起售价定在21.59万元,把产品放在豪华纯电赛道,稳住高端品牌形象。保值率第一,也证明高端策略有效。
$ r$ i4 e, v7 [( m3 [+ g% {: i- `- p" m% k7 z* ?7 q
3、向下扎根,强芯健体1 |* V/ X% [6 F; Z' q
d+ G/ I; P; I: T. D0 y g向上突破,需要先向下扎根。手机同质化严重,自研芯片是拉开体验差距的关键。2014年小米首次尝试造芯,失败;2021年重启造芯计划,压力巨大,但雷军选择坚持:“放弃芯片,十年后我们会后悔。”) l! Z' J- `/ I2 h. ~ H
# Y% Q# Q- d: m+ l6 s今年5月,小米发布“玄戒O1”芯片,成为全球第四家能自主研发3nm旗舰SoC的企业。自研芯片不仅保证旗舰产品性能,还能和同行拉开差距,积累硬科技实力。$ A0 s. e+ L+ L. [5 s/ C, b* e
* x0 I' e! p$ q" w+ p造车则是系统工程,涵盖AI、芯片、软件、硬件、制造工艺。小米汽车超级工厂引入700多台机器人,实现关键工艺100%自动化。雷军把造车当成“人生最后一次创业”,表明小米不再是轻资产互联网公司,而是硬核科技企业。
T O0 A. c: w7 @4 m
6 U& L( r3 s3 D3 A/ K0 Q8 H研发投入也是底气来源:过去五年,小米投入约1020亿,未来五年计划再投2000亿。研发团队人数从一万出头翻倍到两万多人,研发资金从2020不到百亿升至2025年的300亿。芯片、汽车的连续突破,让小米产品力全面升级。0 ?" a4 [! I( |
6 Q6 @5 i, s8 W' U! d
小米的转型告诉我们:在中国制造深水区,没有捷径。想要往上突破,必须先向下扎根。技术、供应链、研发、产品体验——缺一不可。这不仅是小米的经验,也是所有想穿越周期、打造高端品牌的中国科技企业的必修课。$ i' v' f |$ ]) a% R6 W8 S
& }. S/ C& B# o5 a! T/ d% d% g! b6 p
, B; Q9 d7 F% N' P/ }+ 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