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大家好,这起故事发生在美国东北部的康涅狄格州,一个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小州。1985年的冬天,一桩凶杀案彻底改变了两名年轻人的命运,也让当时的华裔法医专家李昌钰卷入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议。
事情发生在12月2日凌晨,当地居民大多还在睡梦中。辛米尔福德市的一栋两层房屋内,65岁的退休司机卡尔被发现倒在血泊中,身上多处刀伤和钝器击打痕迹。报警的是卡尔的女儿,她在回家后才发现父亲遇害,并称看到凶手手持刀具,但无法描述具体样貌。警方初步推测这是入室盗窃引发的凶杀。
调查过程中,警方锁定了两名年轻人——伯奇和亨宁,他们此前偷过一辆别克汽车,并有毒品交易历史。但两人在案发期间的行踪一直有争议,女友和密友的证词也多次更改,导致案情扑朔迷离。案发现场的血迹、鞋印和指纹并未能直接指向他们。
作为康州法医科学实验室主任,李昌钰在案发现场进行血迹化学测试和犯罪现场重建。他在浴室水槽和毛巾上发现了类似血迹,并在庭上作证说明这些血迹的存在可能与作案有关。但当时DNA技术尚未普及,无法对毛巾上的斑点做精确分析。多年后,新的检测显示这些斑点并非血迹,从而引发对李昌钰证词的质疑。
随着调查深入,曾经提供证词的狱友、女友和邻居陆续修改或撤回当年的证词,承认部分证词是在压力或暗示下作出。经过几十年的诉讼和DNA重新检测,伯奇和亨宁先后于2018年和2019年获得假释,2020年正式撤销谋杀罪。
李昌钰本人在媒体面前澄清,他当年只是根据科学手段检测血迹,并未参与刑事侦查或捏造证据。他强调,毛巾上的血迹测试是在现场完成并封存,阳性反应是真实的科学发现,并不存在故意伪造的动机。至于后来的科学进步导致结果不同,这是物证保存和技术发展的自然差异。
如今,案件重新引发关注,法院对李昌钰的伪证指控仍在审理中。康州总检察长表示将上诉,李昌钰坚持自己的清白。整个事件提醒我们,司法系统复杂而谨慎,科学证据必须结合时间和技术背景理解,任何指控都需要充分证据才能成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