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你有没有注意到,不管是看剧、看综艺,还是看国足比赛,度小满的广告几乎无处不在?《长安的荔枝》《藏海传》、综艺《哈哈哈哈哈5》《盒子里的猫2》,统统能看到它的身影,铺天盖地的感觉。
& g0 B: @; A6 p P! k, {$ v+ L' U
$ H1 R' h" ~' v }你以为它是花钱打广告搏存在感?其实人家真的是赚大钱了——财报一看吓一跳,2024年净利润暴涨了3倍多,达8.59亿,等于每天进账235万元。别看营收比前几年少了点,但赚钱能力可是一点没差,净资产收益率直接干到11.08%,创下历史新高。
- D9 g0 _. E/ a. \' C) a" O( I* U4 q/ k0 _; `- z4 [
但别光看亮眼的数据,这背后问题一堆。# Z6 {9 [7 j: F; l
: M' N; z) G, x: y2 I+ ~% W
比如暴力催收这事儿,就一直没消停过。黑猫投诉平台上光是关于度小满的投诉就超过3万条,“暴力催收”“威胁家人”“乱扣费”等关键词一抓一大把。有用户就说自己失业后还不上钱,结果被电话骚扰不说,连紧急联系人都被吓得够呛,搞得生活乱七八糟。6 y" j! ^0 v' n, h2 b" L
: U1 \9 e" T, k/ K; e
你可能好奇,度小满哪来的钱砸广告?其实它的核心业务就是“放贷”,主打两个产品,一个叫“有钱花”,一个叫“满易贷”,基本上就是线上小额贷款。操作起来挺方便,不用担保,也不用抵押,纯靠信用借钱,随借随还那种。! t* v( z( h, P$ O1 r# o$ B
% ~ g: ]" q2 \ |- g, g
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贷款金额小,周期短,客户流动快,没什么粘性。所以他们就只能靠疯狂营销、砸钱获客维持增长。可现在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听说平均一个新客户的转化成本最高接近3000块,这样下去再赚钱也架不住烧钱速度快。
/ Q7 w7 Y* ^& F; g% a! ?5 C+ z+ r* e; v& k
更要命的是,监管这两年也收紧了不少。像2025年刚出台的《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对小贷平台的游戏规则提了更多要求。再加上度小满之前因为合规问题被罚款的事也不少,甚至连高管都被央行点名,形象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
! M7 K; |" b4 u+ X
% o6 q) g: T3 E$ [& g要知道,度小满当年可是百度亲儿子,2015年百度把金融业务单拎出来搞了个FSG(金融事业群),2018年正式改名叫度小满。靠着百度的流量和AI资源,早期的确发展得飞快,也想做成“金融+场景”的闭环。
9 L* V+ t3 |6 `- I% c; X. V9 [" [' W6 x9 ] l8 ~% L/ H" E
不过这两年风向变了,流量红利不再,监管又严,大家的维权意识也强了,这种“砸广告→放贷款→暴力催收”的老路,是时候该刹一脚了。
& C5 u, e/ ?0 W/ o d
1 P5 a8 x s' u) \9 I说到底,度小满只是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缩影。从前拼流量、卷广告,现在也许得真刀真枪地比谁能提供长期价值了。
8 M3 V; F& A; o% V4 i; V3 K, n* X
3 ^& C0 t; J8 ?3 e8 i: c% h; ?
' L n) N- x) Y! |$ \1 F
$ O C& G! Y! @" F) s1 M6 d$ a
0 u& l( s' L6 n- D;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