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卖不动,珍酒李渡转行搞啤酒?“牛市”能拯救业绩吗?
今年整个白酒行业都挺难混的,但谁也没想到最先扛不住的,竟然是曾经风光无限的“港股白酒第一股”——珍酒李渡。这家公司2022年才刚上市,2024年营收就几乎停滞(同比只涨了0.5%),而2025年中报更是一记重锤——营收预计直接下滑近四成,利润也大幅缩水。
这不是一般的低迷,这是高位跳水。
【业绩暴跌,库存爆炸】
珍酒李渡在8月5日的盈利预警里说,预计今年上半年营收只有24~25.5亿元,同比下滑接近40%;净利润也缩水超过两成,调整后更是接近腰斩。
这表现,几乎可以说是上市以来最惨。
而问题也不是今年才开始冒头的。其实早在去年,他们的全年收入就基本没涨,净利润还跌了43%。营收不涨,库存却疯长,从2020年的17亿一路涨到75亿,连当年营收都赶超了,存货周转时间也从517天暴涨到855天。
简直就是:酒没卖出去,全堆仓库了。
【行业普遍“疲软”,次高端酱酒压力山大】
当然,珍酒李渡不是孤例。今年白酒行业整个都在降温。中国酒业协会跟毕马威的报告也指出:
超过一半的酒企利润和营收都下滑;
平均库存周转时间接近900天;
高端酒大降价,中低端酒动销强。
高端市场卷得不行,飞天茅台都跌破2000元/瓶了(高峰时3300元/瓶),茅台1935、习酒1988、红花郎们的价格也都在往下走,直接对“珍15”“珍30”这种拳头产品形成压力。
更要命的是——价格倒挂越来越严重,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搞新品、打价格战、削支线,珍酒也在拼】
珍酒李渡也不是没动作:
推出了新品“珍十”,打中端婚宴场;
主力产品“珍十五”“珍三十”全面升级;
弃掉低毛利产品,重点突击500-1000元价位;
超高端方面还上了“珍五十”和“888元的大珍”。
但无奈市场实在太卷,行业大盘不给力,这些动作短期内很难救场。
【啤酒救场?“牛市”定价88元引热议】
就在大家以为珍酒要继续死磕酱酒时,董事长吴向东突然在社交媒体上放话:进军“超级啤酒”赛道,还要卖到88元一瓶!名字就叫“牛市”。
目前虽然产品细节还没公布,但有眼尖网友发现,公司去年就注册了“湖南东酿牛市啤酒有限公司”,法人跟珍酒高管还是同名的,八九不离十了。
你说现在酱酒都卖不动了,转头杀进啤酒市场,还要走高端路线,这到底是“远见”,还是“乱拳”?市场迟早会给答案。
【讲年轻化,换代言人,还启用了董事长儿子】
除了产品和价格,珍酒李渡最近也在疯狂讲“年轻化”的故事:
原来请的是特型演员刘劲,主打“长辈信任”牌;
现在换成了“流量二代”姚安娜(任正非的女儿),希望吸引年轻人关注。
甚至董事长吴向东的28岁儿子吴其融也进了董事会,开始担任执行董事,一切看起来都在往“新生代管理+新消费人群”靠。
但说到底,白酒这个行业真的能吸引年轻人吗?
有人说,“白酒年轻化”其实就是个伪命题。因为高端白酒的主要消费场景还是商务、送礼和长辈聚会,年轻人日常喝的可能更多是精酿、啤酒、果酒、洋酒……
【业绩不行,高管却涨薪?】
更让投资人心里不平衡的是——业绩不好看,高管却涨薪了。
2024年,三位执行董事薪酬加股权激励一人超千万,总计接近4000万,比2023年整整翻了一倍。利润跌了,工资却涨了,这种“错位感”,让不少股民很难接受。
【结语:酱酒不好卖,啤酒真能顶上?】
珍酒李渡的处境,其实是整个高端白酒行业的一个缩影。消费降级、送礼场景减少、价格倒挂、动销压力大……一个个问题压下来,连港股“白酒第一股”都扛不住。
现在他们杀入高端啤酒赛道,又找流量明星,又换年轻高管,想靠“牛市”翻身,但这种策略到底是“破局”,还是“破罐子破摔”,只有时间能验证。
希望这次不是牛市未到,“牛市”先凉。
酱酒还没卷明白呢,就急着去做“88块的啤酒”?现在年轻人啤酒都是9块9一箱拼单的,谁给他这定价的勇气?靠“牛市”翻身,怕不是“牛头不对马嘴”。 白酒近几年业绩就不行,前些时候的禁酒令,更是搞得白酒大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