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凭啥能活这么久?它压根就不是在卖衣服,而是在卖效率!
优衣库凭啥能活这么久?它压根就不是在卖衣服,而是在卖效率!你知道吗?从产业规模来看,“穿衣”其实是最大的一块蛋糕。全球服装零售市场一年能干到1.5万亿美元,中国也有2万亿出头的体量。这个最古老、门槛最低的行业,不但没过时,还造就了无数首富。ZARA、优衣库、H&M这些牌子的老板,都曾霸榜世界或本国首富。
但话说回来,这三年服装这行过得是真不容易。
国外那边,通胀高,老百姓买衣服都开始省着点了。像美国的服装销售,从2022年开始就几乎没什么增长。大牌子像耐克、UA、Skechers 都开始不敢给全年预测,怕打脸。
国内呢?压力也不小。出口搞代工的,成天担心海外客户哪天说关就关,打个喷嚏,工厂就得抖三抖。
但是,偏偏在这种烂行情里,优衣库还是稳如老狗。
优衣库拿的是“地狱开局剧本”
你想啊,日本经济这么多年都没怎么涨,服装行业也不景气。优衣库能跑出来,真的不容易。上世纪90年代,日本那边品牌强手如云,还有一堆会设计的本土品牌,竞争激烈得很。
可优衣库愣是从0.1%的市场份额,干到了15%。在日本,每买7件衣服里,就有1件是优衣库的。
它母公司“迅销集团”股票也猛,从1998年涨到现在,翻了63倍,甩大盘好几条街。
别讲什么故事,它就认“便宜+好”
优衣库和其他服装品牌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它不玩虚的,不搞什么潮流故事,不扯文化传承,讲的就是质价比。
其他大牌像Nike、ZARA都喜欢“讲故事”:这个设计代表自由、那个设计致敬经典啥的,但优衣库压根不走这路,它只关心一点:你花的钱,值不值。
它知道自己讲不过欧美品牌的故事,就干脆不讲,专心做产品、搞效率。
1998年那波爆火的摇粒绒,就是优衣库的经典案例,一件才1900日元,别家价格的1/10,真·杀疯了。
它也试过“搞副业”,但都没玩明白
优衣库也不是没想过搞多品牌路线,什么买内衣品牌、买法国时装、美国牛仔……收了一堆。但最后发现都没搞出花来,还不如把主品牌继续做强。
从2008年到现在,收购的那些副牌营收比例不升反降,利润更是低到尴尬。
这也反过来说明:优衣库真正成功的,根本不是多元化,而是把“性价比”玩明白了。
它根本不是服装公司,而是效率公司!
你以为优衣库是在卖衣服?其实它卖的是零售效率。
它没自己工厂,全靠和供应商合作打天下。比如跟日本的东丽、中国的申洲国际合作,把布料质量卷到极致,还压低了价格。
优衣库不像ZARA一年出8000款新款,它常年就那1000来款,而且70%都是经典款、基本款,这样一来好批量好控制,也方便压价。
它的SKU少但量大,一款动不动就几十万件起订,做出来能直接在供应商那里开条专线。成本下来了,质量上去了,大家都赚钱。
还能卖得便宜,全靠渠道效率高
你穿过优衣库就知道,它定价不高,一件T恤几十块,羽绒服几百块。但它毛利不低,因为它成本压得死死的,渠道效率又高。
ZARA、H&M这些品牌衣服加价动不动就是5倍起,优衣库连3倍都不到。它能这么干,就靠坪效高、库存低、供应链快,把传统服装那套“高库存+高打折”模式全砍了。
你知道吗?优衣库平均一个门店坪效可以做到4万元以上,很多牌子一半都达不到。
为什么它能全球化成功?
优衣库的海外扩张,最早就是从中国起步的。中国人穿衣习惯跟日本差不多,而且优衣库的定位刚好对得上中国中产的胃口。
进入中国后,优衣库卖得很好,效率还比本土品牌高。它让利消费者,靠快速周转和超低库存赚回来。
现在优衣库的海外营收已经超过了日本本土了,欧美、东南亚也都跑起来了。
优衣库这套路稳,靠的就是效率和性价比,别跟别人玩花里胡哨的故事,踏踏实实做产品,消费者买得明白,品牌自然就牛了。 优衣库在国内火起来,还是靠的那个不雅视频吧,起码自己是那个时候才关注优衣库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