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梁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专心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3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路来仰望“共和国脊梁”的身影——</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57岁的武汉市蔡甸区 山街霞光村人郑举明,到黄陂区石门采石场做场长。为了帮当地被暴雨冲毁的山路消灭挡道的泥石,默默地独自开着场里的推土机,义务出工修路。公路上有5处塌方,老郑从山脚开始往山上清理,当清理到最终一处塌方时,突然之间之间之间连同推土机翻到山下10多米深的山坳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br/></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br/></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被人发现后,村民和采石场工人赶来,将他送上救护车,但因伤势太重,途中郑举明不幸离世。</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52年初,毛泽东主席向驻新疆10万将士发布“富有热情和诗意”的屯垦戍边命令,新疆生产扶植兵团随后成立,10万官兵就地转业,编为10余个农业、工程扶植师。官兵们义无反顾地留下了,一留就是一辈子、几辈子,“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某研究所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俞梦孙,恪守“紧盯作战需求、服务一线部队”的科研方向,年近八旬依然8上雪域高原,开展军事航空医学科研试验,破解多项航卫保障世界性难题,为的就是“让共和国战鹰在雪域高原自由遨游”。</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鲁迅先生在同题文章中还说:“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一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战争年代如此,当今的宁静扶植与发展年代也是一样。我们不要被时髦的“金钱至上、享乐盛行”的“脂粉”所诓骗,要看到新中国、新时期、新世纪的脊梁仍然大有人在,尤其是在“地底下”,在下层,在你我之间。</span></p><p><br/></p> 现如今宁静扶植与发展年代也是一样,任何时代新世纪的脊梁仍然大有人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 老一辈人的开拓精神确实是值得骄傲和学习的,但是现在的社会风气,好像要差了很多了。 现在的人哪还有什么脊梁啊,对内残酷,对外都是些软蛋罢了 黑雨衣大盗 发表于 2025-10-22 14:07老一辈人的开拓精神确实是值得骄傲和学习的,但是现在的社会风气,好像要差了很多了。 ...
现在都是一些三代四代,吃喝享乐的主,谁还会在乎老百姓呢 也是需要做一个有脊梁的人啊,得要自己去坚挺起来啊。 小猫钓鱼 发表于 2025-10-22 20:05
现在都是一些三代四代,吃喝享乐的主,谁还会在乎老百姓呢
这个确实是这样的啊,老百姓的生死他们确实是不管的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