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归思 发表于 2025-10-15 11:54

大山里走出的科学家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国事一个山地大国,也是山地灾难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提起滑坡,人们并不陌生,云南鲁甸地震灾难引发的大型滑坡堵塞河道形成牛栏江堰塞湖,威胁到两岸及下流数万村庄安全;开车行进在西部山区盘山道上的司机们,提起滚石更是会闻之色变。</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近年来,伴伴随着我国经济扶植的高速发展,大范围底子设施扶植又加剧了地质灾难的发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br/></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伴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度天气常态化,地震运动渐趋强烈,人类工程运动加剧,我国地质灾难的运动性、发生频率与范围都将大幅上升,未来我国地质灾难减灾形势将异常严重。</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如何削减和避免这些地质灾难带来的资产和人员的损失呢?带着这个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山地灾难与地表历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何思明研究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br/></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科研工作中,正视学科交织,尤其正视理论方式、模型试验与数值仿真三种研究手段的有机结合,不仅正视底子理论研究也关注减灾关头技能的研发和成果的转化。近年来,在边坡稳定性的极限分析与极限平衡理论、边坡预应力锚固技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br/></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开挖边坡超前诊断与超前支护、崩塌滚石灾难形成机理与防治、强震带边坡位移控制设计与柔性防护、山地灾难动力演化的物理模型与盘算模拟等研究方面取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何思明在地质灾难方面的研究与创新,丰厚了我国地质灾难预防的理论与实践,避免了工程项目巨额的资金损失。这是他对国家的重大贡献,也是对哺育自己成长的大山的倾情回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br/></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谈到自己的工作,何思明说,在我们国家,每年地质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资产损失是非常大的。究其原因在于对地质灾难自身的形成演化机理还熟悉不清,不知道地质灾难发生的位置、时间与动力历程,导致地质灾难猜测预报与减灾防灾困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br/></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因此,何思明确定了自己的研究三个底子方向:地质灾难的形成机理、动力演化历程与减灾理论,在此底子上发展潜在地质灾难的判识与预处置技能、地质灾难定量风险评估技能、地质灾难工程防治新理论与新技能,大幅提升我国地质灾难防治减灾能力。</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谈到未来学科的发展,何思明说,地质灾难研究要走的路还很长,未来要做的工作还许多。他把研究的方向确定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注重学科交织,增强学科之间的沟通与互补。伴伴随着科学技能水平的发展,科学研究越来越向交织和边缘方向发展。在正视底子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实用性,研究的种种局限也被极大地打破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br/></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地质灾难研究发展到明天,地理学与地质学的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必须与水文气象、土木工程、数学、力学等学科交织才能更加全面熟悉灾难的形成机制,也才能提出更加科学的防范措施;二是研究方式的改进:要努力探索更先进的模型试验方式、高效数值试验技能以及野外探测技能;三是拓宽研究领域:开展海底滑坡泥石流灾难、冰雪崩灾难乃至外星地表灾难研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br/></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研究中,何思明有着非常明确的方向,那便是紧紧抓住国家需求,向实用化、技能化方向发展。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更多的工程项目中去,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何思明,这个大山里走出来的科学家,正在以自己的辛勤的汗水和创新的聪明,回报着养育了他的大山。</span></p><p><br/></p>

黑雨衣大盗 发表于 2025-10-15 12:13

能够靠自己的能力走出大山,还是很厉害的,而且还能够研究地质学,回报大山了。

shunlifeiup 发表于 2025-10-15 15:10

我国有太多人才大山里走出,科学家,军事家,歌唱家,艺术家太好了

hubaobao 发表于 2025-10-16 14:14

大山里面的人都是有信仰的,可以说为了知识更加的拼命啊

hot414 发表于 2025-10-16 20:17

他们的研究工作真的很复杂,所以还是要有这方面的爱好才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山里走出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