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鹌鹑到年入千亿:东方希望靠“慢功夫”赢了资本游戏
大家都知道,在市场经济里,很多企业的终极目标就是——想办法上市。不管是融资也好、欠债也罢,总之先撑出个漂亮的财报,拉高估值再说。
可偏偏就有这么一家企业,不上市、不贷款、不欠薪,还能一年赚上千亿。
它就是——东方希望集团。
前不久,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东方希望以1784.1亿元的营收排在第39位,这家公司从来不靠资本运作,却能稳稳做大。
要知道,这家企业可不是一开始就做重工业的。
谁能想到,刘永行当年跟几个兄弟在四川新津县,靠养鹌鹑起家?
从养鹌鹑到饲料大王
1982年,那个人人抢“铁饭碗”的年代,刘永行却辞了公职,和兄弟们凑了一千块钱,办了个“育新良种场”,养鸡、养鹌鹑。
但刘永行不是一般的养殖户。
他搞了一套循环经济的玩法:
鹌鹑粪喂猪,猪粪养鱼,鱼塘的水再养饲料作物——成本比别人低一半。
几年下来,新津县成了全国的鹌鹑之乡,鹌鹑蛋价格便宜到跟鸡蛋差不多。
到了1986年,他们一年能产100吨饲料,产值40万元,赚到第一桶金。
接着他们顺势做起了猪饲料,和当时的“饲料巨头”——泰国正大集团打价格战,硬是杀出一条血路,成了全国“国产饲料龙头”。
1991年,四兄弟正式成立“希望集团”,一度是中国最大的民企之一。
但1995年,他们选择分家自立。
刘永行创办了“东方希望”,也开启了他“逆资本主义”的实业路线。
不玩资本,只做实业
兄弟们有的往资本市场冲,有的做快钱项目,
刘永行却看准了工业化浪潮,决定“扎根制造业”。
而且他做得非常稳。
别人举债扩张,他却靠饲料赚来的20亿滚动资金,一步步干。
2002年,内蒙古包头抛来橄榄枝,东方希望投资上百亿建了第一家电解铝厂,规划产能百万吨。
后来更是进军新能源,成了全球十大多晶硅生产商之一,
旗下灵石铝业还做成了世界单体产出最高的氧化铝企业。
不上市的“另类”逻辑
这么大的企业,按理早就该上市敲钟了吧?
可刘永行偏不。
原因很简单——
上市意味着要对股东、对业绩负责,要被资本市场的短期波动牵着鼻子走。
但重化工行业不一样,它拼的是时间、是耐心。
刘永行一句话:“有多少钱,做多少事。”
也正是这种稳扎稳打的节奏,让东方希望在2008年金融危机、2015年产能过剩等行业动荡中,都稳得一匹。
同行高负债被迫收缩的时候,它反而趁机扩张。
如今的东方希望,已经形成了“重化工为主、农业为辅”的格局。
去年营收里,重化工业务占比超过九成。
从鹌鹑到重工:一条逆向成长之路
从一个小小的养殖场,到全球工业巨头,
东方希望的故事,其实是对资本狂潮的一次反向示范。
它告诉我们:
不靠融资、不追风口,靠踏实做产业,也能干出千亿规模。
在这个人人都想“快点成功”的时代,
东方希望的“慢功夫”,反而成了最稳、最长久的生意之道。
刘永行这人是真有魄力,不跟风、不融资,靠自己一点点滚出千亿规模,这才叫踏实做事。现在一堆企业天天想着上市圈钱,人家踏踏实实干实业,才是真的牛。 从养鹌鹑做到千亿企业,不靠融资、不玩资本游戏,靠的就是踏实做实业,这种稳扎稳打的精神太难得了。 行行出状元,干什么都有出人头地的第一名,卖饲料也做大做强 这些巨头们的逆袭之路,那都是不简单的,他们的选择很重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