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奖金越发越高?背后原来是一场百年理财经
每年10月,全球都盯着同一个焦点——诺贝尔奖。2025年的诺奖从10月6日开始陆续揭晓,这个已经走过124年的奖项,不仅是荣誉的象征,还是个“越花越多”的传奇。你可能想不到,自1901年第一次颁奖以来,诺贝尔基金会居然一直“富得流油”,不但没把钱花完,反而越攒越多。尤其是从2023年起,单项奖金从1000万瑞典克朗涨到1100万(大概836万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
按规定,每个奖项最多3个人平分奖金,另外还会拿到一枚18K金奖牌和一份漂亮的证书。那问题来了——这笔钱从哪来?诺贝尔当年留下的遗产,怎么能撑过两次世界大战、好几次经济危机,还越滚越大?
一笔3100万克朗的“世纪基金”
1895年,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立下遗嘱,把部分遗产设立为基金,用来奖励那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第二年他去世,1900年瑞典成立了诺贝尔基金会,专门负责这笔钱的管理和发放。
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正式颁出。当时诺贝尔留下的遗产是3100万瑞典克朗,但今天这笔钱已经变成了超过61亿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46亿元),增值了近200倍!可以说,诺贝尔基金会把这笔钱当成了一项超级长期理财产品。
从保守到激进:基金会的投资进化史
最早的时候,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非常保守,基本上只买国债、存定期。前50年收益率也就2%~3%,连通胀都追不上。到了二战后,基金的实际购买力已经缩水了七成。
直到1950年代初,瑞典政府终于放开限制,允许基金会投资股票和房地产。自此,基金会的投资策略开始变得灵活,资产配置越来越多元。
80年代美股大牛市来了,基金会的收益也水涨船高。1987年底,他们在美股的投资市值达到12.87亿瑞典克朗。到了1999年,总资产已经涨到近40亿。
奖金金额也跟着行情涨跌:1981年每项奖金是100万克朗,2001年就涨到了1000万。
当然,投资也有翻车的时候。2011年全球股市低迷,基金会亏了1900多万克朗,奖金一度从1000万降到800万。后来行情回暖,又涨到900万、再到1000万。
聪明的理财方式:股票、房产、对冲基金都要有
近几年,基金会继续优化投资结构。为了分散风险,他们开始增加对冲基金的比例。2019年的资产配置大致是:股票占一半多,房地产和基础设施10%,固定收益类10%,对冲基金25%。
2020年市场表现不错,基金的年回报率接近9%,财务状况更稳了。同年,奖金也恢复到了1000万克朗。
到了2023年,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突破61亿瑞典克朗,于是顺势宣布涨奖金——单项提高到1100万克朗,这也是诺奖史上最高纪录。跟1901年相比,如今的奖金价值整整翻了3倍。
从3100万克朗到61亿,从只买国债到布局全球资本市场,诺贝尔基金会堪称“理财界的活教材”。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诺贝尔奖不仅没“烧完钱”,反而越发越多。看来,除了科学和文学成就,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眼光,也完全配得上一个奖——“百年理财奖”。
看完这篇,我觉得诺贝尔基金会简直是理财高手中的高手啊!一开始保守买国债,到后来股票、房地产、对冲基金全布局,百年翻几百倍,这投资眼光可不是谁都能有的。 这就是理财,而诺贝尔,留下的财富,可能还会延续很大时间 诺贝尔奖奖金好多哦,诺贝尔获奖者不多,精英投资命中率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