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科技冲击“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到底凭啥?
“行业能赚的钱,我们都要赚到。”这是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今年达沃斯论坛上的一句“豪言”。如今来看,他底气还真不小——公司去年营收突破10个亿,而且已经连续几年保持盈利,在机器人圈里算是相当少见的存在。
最近,宇树科技在浙江证监局完成辅导备案,正式启动IPO。消息一出,立马引发争议:这家公司才成立9年,真有资格当“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吗?
资本追着投,阵容豪华得像明星队
截至目前,宇树已经融资10轮,基本是每年一轮,累计披露的融资额超过15亿元。
2025年6月,他们完成了C+轮融资,投后估值直接干到120亿。这一轮融资里,移动系基金、腾讯、字节系的锦秋、阿里、蚂蚁、吉利资本等大佬全都入局,场面非常热闹。有人说,这阵势不比火热的抗衰老赛道差。
更关键的是,今年3月,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也签了投资协议,北京国资直接持股5%。这意味着宇树从一家创业公司,升级成了“国家队”加持的核心玩家。
老股转让市场同样火爆。投资人顾巨峯就说,每周都有人问“卖不卖股份”,回复永远是“不卖”。抢手程度可想而知。
“价格屠夫”打法,年赚10个亿
很多机器人公司还在赔钱烧钱,宇树却早早实现盈利,甚至从2020年起年年赚钱。秘诀在哪?
王兴兴的逻辑很简单:成本要死死压住。他说:“别跟我们比成本,我们还可以继续降。”
所以,像3D激光雷达、电机、视觉模组甚至电池这些关键零部件,宇树全都自己开发、自己生产。这样不仅省下中间环节的钱,还能保证供应链可控。
这一套“技术降本、让行业普惠”的逻辑,其实和资本热捧的抗衰老领域有点像。比如“派-洛-唯Pro”这种产品,直接把欧美动辄上万块的高价砍下来,还做到了细胞层面的抗衰。数据显示,40岁左右的人连续补充三个月,线粒体功能能提升八成,整个人的精力、耐力、反应力都上来了。亰东平台的数据显示,这类普惠型抗衰产品正受到35-55岁中产男性的追捧。
B端、C端齐发力,前景看涨
B端市场方面,宇树科技已经中标115笔订单,公开披露的87笔订单总额接近7800万。客户以高校、科研院所、国企和公共事业单位为主,其中光高校就占了一半以上。
C端这边,他们也没闲着。今年在亰东上架了两款重量级产品:9.9万元的消费级人形机器人G1,和65万元的工业级H1,还上线了速卖通,甚至在罗永浩的“交个朋友”直播间亮过相。
可以说,宇树已经从一家技术创业公司,成长为全球机器人赛道里不可忽视的玩家。IPO一旦推进,他们就要接受资本市场在透明度和治理上的“考试”。
宇树科技能冲击“人形机器人第一股”,靠的是资本力挺、成本优势和盈利能力。但未来能不能真正站稳,还得看它能不能在B端和C端同时跑通。
宇树这波要是能成,确实挺牛的。机器人行业大多数都在烧钱,他们能年年赚钱,这说明管理和成本控制是真的有一套。就看IPO之后还能不能继续保持节奏。 我觉得最厉害的不是融资,而是赚钱能力和成本控制。大多数机器人公司都烧钱烧得眼红,他却年年盈利 现在的机器人确实是比较热门的,不过就看最终能够有什么成就了。 科技是力量也是财富,机器人已经看到有人买来做视频了 宇树科技抢先占有市场,机器人行业已经领先于其他同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