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企业家当网红,其实是生存策略
9月24日中午,罗永浩在微博上发了一段和周鸿祎的深度对话视频。一开场,老罗就抛出个问题:“现在有些企业家选择闷声发财,也有些喜欢抛头露面,你一直在公众面前挺活跃的,你怎么看这两种选择?”
周鸿祎的回答挺有意思,他主要提了几个点:
首先,他说抖音火了之后,全国每天起码有8亿人在刷,刷着刷着就停不下来,久而久之脑子都被“短视频格式化”了,看电影都没耐心了。流量全跑短视频去了,那企业要卖货、要宣传,就必须跟上,不然就没戏。
其次,现在老百姓对企业的要求也不一样了。大家更愿意看到的是创始人或者老板的形象,而不是冷冰冰的企业logo。这算是时代变化带来的新要求。
第三,他还提到,前段时间有个前首富被网暴得挺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他没主动发声。你不出来说话,没有自己的粉丝,就只能任由对手替你“发声”,这就很被动。像西贝的预制菜事件,其实除了自身的问题,也吃了没流量的亏。
周鸿祎总结说,企业家其实就两件事:做产品、卖产品。卖的时候,流量特别关键。硅谷很多创业公司冷启动,第一步几乎都是去YouTube、Tiktok、Facebook做病毒式视频,这才是出路。
当然,他也承认经常抛头露面有副作用。比如他最早做账号时,不少人觉得他“不务正业”。但他的逻辑很简单:AI产品没法一天两天搞出来,那我就先攒流量和影响力,等产品出来的时候才不至于冷启动太弱。后来他推纳米的时候,大家才看明白——原来之前“折腾”都是为了产品铺路。
但流量也有反噬,流量越大就越容易有人看你不爽,讲话要小心翼翼,时间精力也被占用很多。
2024年周鸿祎确实很高调,做了不少“出圈”的事。比如4月底,他在社交平台拍卖自己开了9年的迈巴赫S600。飞瓜数据显示,他的抖音账号只开了两场直播,场均观看都超300万,甚至凌晨两点的直播还有429万人看。短短几天涨粉27万,其中15万还是直播直接带来的,粉丝量翻了一倍。
还有他在北京车展上爬上猛士917车顶,被调侃成“最老车模”;11月甚至还参演了一部短剧。
周鸿祎自己也说,去年产品还没到关键节点,他花了点精力在IP上;但今年已经把八成精力放在产品上了。
听完这些,其实他把“企业家抛头露面”讲透了:这不是作秀,而是流量时代的生存策略。不过话说回来,流量是双刃剑,有人靠它起飞,也有人被它绊倒。
所以,你觉得企业家该不该当“网红”?评论区聊聊呗。
现在这年代,企业家不出来露个脸,基本就等于没存在感了。产品再好没人知道有啥用?周鸿祎这套逻辑说得透,哪怕被喷两句,也比没声音强。 老罗这段采访挺有意思的,现在流量时代,企业家不露脸确实很容易被“忽视”,周鸿祎做法很务实——先积累影响力,产品出来再发力,这逻辑挺接地气。 现在时代跟以前不同,我们要懂得变通,才能更好混着的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