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块钱的打火机,点亮了全世界
你可能很难想象,一个只卖1块钱的打火机,居然能撑起一个县城几十年的产业,甚至做到“卖到全世界”。湖南邵东就做到了,而且用了16年,把打火机生意从小做到大,最后干成了全球老大。说实话,外地人对“邵东”这个名字可能挺陌生。它在湖南中部,土地不多,资源也不算富裕。以前,靠种地压根儿养不活这么多人,所以只能另想出路。结果硬是凭着一个小打火机,把产业做到全球70%的市场份额,年产值接近150个亿。
更神奇的是,20多年了,邵东的打火机一直只卖1块钱,从来没涨过价。你说牛不牛?
温州先行,邵东接盘
其实打火机生意最早不是邵东人做的,而是温州人。90年代,温州商人看中了打火机,从日本学了点门道回来,开始模仿组装,靠着低价优势迅速占领市场,一度做到全球70%的份额。
可惜后来美国、欧盟、日本各种“卡脖子”,比如要求加安全锁啥的,温州打火机就一路走下坡路,从上千家厂子,到最后只剩几十家苟延残喘。
这时候,邵东人悄悄上场了。当时他们只是给温州打火机做小零活,赚点辛苦钱。可等温州掉队,邵东人立刻顶了上去,转手就把打火机产业接过来了。2012年,他们一年就干出了100亿只打火机,还第一次超过浙江,成为全国出口第一。
邵东人做对了哪几件事?
说白了,就是三招:
第一,产品为王。
温州人当年没想着升级技术,只是换市场、靠低价,结果被人家技术壁垒打得满地找牙。邵东人吸取了教训,硬是靠改进工艺,慢慢把1块钱的打火机,做到能打进欧美中高端市场。有的企业现在在欧洲能占到5%的市场份额。
而且他们很懂市场:欧洲人喜欢简洁设计,东南亚爱花哨的彩壳,非洲只要够便宜。甚至印度明星Kareena Kapoor火的时候,邵东人就把她印在打火机上,结果卖疯了。
第二,选对赛道。
温州玩的是金属打火机,受原材料涨价影响很大。邵东一开始就走一次性塑料打火机的路子,成本低、门槛低、量还能做大。别看1块钱的生意,但背后有200多个零配件,上百家工厂配套,堪称“工业奇迹”。
第三,抱团取暖。
温州当年单打独斗,最后被各国限制得没脾气。邵东人则学聪明了,2007年就成立了打火机出口监管委员会,大家统一定价、统一配额,研发还一起投钱。这直接帮他们突破了安全标准的壁垒。可以说,这一步让邵东打火机真正走向了全球。
1块钱,20年不涨价的秘密
别看一只打火机利润只有几分钱,但靠规模化、自动化,邵东人硬是把成本压到极致。
过去一个车间200人,一天做100万只打火机。现在30人就能干500万只,全靠机器。以前一个零件进口要1块多,现在邵东自己能做,5分钱搞定。
靠这种“极致成本控制”,邵东打火机才能20年不涨价,却依旧能赚钱。量上来之后,几分钱的利润就是几亿的利润。
这就是典型的“规模经济”。就像亚当·斯密说的,一个人单干造不出针,但大家分工合作,就能一天造出几万根。邵东人,把这个道理玩明白了。
小生意,也能成大产业
其实像邵东这样的小地方,靠小商品做到全球影响力的例子很多:
江苏扬州的杭集镇,一年能做75亿支牙刷,全球三分之一的牙刷都出自这儿。
河南周口鹿邑县,化妆刷出口量全国第一,销售额上百亿。
山东平度大泽山镇,假睫毛年产值七八十亿,占全球市场七成。
这些小镇故事,其实就是“中国制造”的缩影。
高铁、航天是大国名片,但别忘了,打火机、牙刷、假睫毛,也是中国制造最有力的存在。大道至简,只要能把一个小东西做到极致,照样能撬动全球市场。
邵东1块钱的打火机,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告诉我们:生意没有大小,规模够大,就能影响全世界。
一块钱打火机干成百亿产业,这才叫小商品里的大智慧,邵东人太会搞了。 想都想不到,一只卖1块钱的打火机,能撑起整个邵东的经济,还能卖到全球,老百姓干小生意也能干出大名堂! 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地方一起做某一种东西的现象,并不少见的,确实很适合国情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