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是真“慢”了,还是在憋大招?
一家公司开始天天喊“长期主义”,大概率说明短期日子没那么好过了。拼多多这次的财报,就让不少人心里一紧。8月25日,拼多多交出了一份“最揪心”的半年报:二季度营收同比只涨了7%,上半年整体营收增速也从去年的104%直接掉到8.6%。利润更惨,上半年整体净利同比下滑24%,这种情况在拼多多历史上都不多见。
曾经那个一路狂飙的“火箭少年”,这次真慢下来了。问题是:这是暂时调整,还是见顶信号?
收入增长“刹车”
上半年拼多多营收大概1996亿人民币,数字还算庞大,但增幅只有8.6%。
一季度营收956亿,同比+10%;
二季度营收1039亿,同比+7%。
7%的增速,放在阿里京东这种老巨头身上还能说得过去,但拼多多一直以30%+、甚至翻倍增长出名,这就像高速行驶的火箭突然踩了急刹车。
看细分:拼多多收入主要靠广告和佣金。广告业务上半年还在涨,但增速也从15%滑到13%。佣金这块更明显:一季度只涨6%,二季度几乎零增长。
佣金没涨,说明两种可能:要么平台交易额(GMV)不怎么涨了,要么拼多多为了稳住商家,降低了抽成。无论哪种,信号都不算好。
利润“凉了”
更扎心的是利润。上半年净利455亿,同比-24%。
一季度净利147亿,同比几乎腰斩;
二季度好点,但还是跌了4%。
罪魁祸首就是成本飙升。上半年营收成本同比涨31%,销售费用600多亿,同比+22%;研发也涨了23%。
简单说,拼多多自己选择了“花钱买未来”。
比如“千亿扶持计划”,给商家补贴降佣,还搞“电商西进”;再加上Temu在海外疯狂烧钱搞扩张,这些都直接拖了利润。
Temu的打法大家都懂,靠大额补贴+物流+广告硬砸流量,是个妥妥的“利润绞肉机”。拼多多管理层的逻辑很简单:先花钱占地盘,等站稳了,未来回报可能远超国内。
国内见顶?海外博弈?
国内市场上,拼多多的低价优势正被蚕食。阿里、京东都有百亿补贴,抖音快手靠兴趣电商和直播带货把流量截走。拼多多赖以起家的“低价白牌”赛道越来越挤,获客成本飙升,流量越来越贵。
海外Temu是最大希望,但风险同样很大:政策、关税、地缘政治、本地化,还有SHEIN和亚马逊的围追堵截。Temu能不能复刻国内那套成功,完全未知。成了,拼多多会再迎一个超级爆发;要是折戟,财务压力会更大。
拼多多这半年财报一出来,很多人肯定心里咯噔一下。国内低价红利被蚕食,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再加上海外Temu烧钱扩张,利润压力确实大 拼多多这波确实有点凉,增长慢得吓人,利润也被成本和补贴压着,但管理层是在花钱铺未来 这与大环境不是没有有关系,拼多多的客户基本稳定在小商品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