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版 发表于 2025-8-11 09:55

为什么精品咖啡在中国这么难做?看看皮爷咖啡的关店风波

说到精品咖啡,大家第一反应大概是星巴克、COSTA、Tim's,还有最近很火的皮爷(Peet's Coffee)这些品牌。星巴克在国内是稳稳的老大,但别的几个品牌就没那么顺利了。最近皮爷咖啡华南首店都关门了,很多人就好奇了:精品咖啡到底为啥这么难在国内复制成功?

先说说皮爷咖啡这事儿。根据报道,皮爷华南第一家店,也就是深圳万象天地店,租约到期后关了门,马上换了个苏州茶饮品牌进来。其实皮爷之前在广州、杭州、西湖边的店也都陆续关了。尤其是杭州西湖那家,生意还挺火爆的,位置好、环境赞,很多年轻人爱去,关店时还挺让人疑惑的。不过,这种关店背后其实是挺典型的商业考量——租金到期没续,可能是门店经营压力大。

虽然皮爷在中国门店多了268家,主要集中在一线、新一线城市,而且母公司2024年财报显示中国市场销售额和利润都在增长,但这并不代表所有门店都赚钱。

那为什么精品咖啡这么难做呢?其实,精品咖啡本身就不是走大众路线的。它讲究的是“品质第一”:从咖啡豆的产地、种植、采摘,到烘焙、萃取,甚至门店环境,都力求做到极致。皮爷就坚持用单一产地的阿拉比卡豆,深度烘焙保留风味,还自己搞供应链。这就导致成本很高——优质咖啡豆贵,烘焙损耗大,专业咖啡师培养费时费力,店铺多选在高租金商圈,压力山大。

在美国本土,精品咖啡品牌也是“赚钱难”,普遍是高投入低回报的状态。如果一个店面赚不到足够覆盖成本,只能选择关门。皮爷关店在全球范围其实也不奇怪,只是这“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在中国市场被放大了。

再来看竞争环境。星巴克早早布局精品咖啡,凭借品牌影响力、广泛门店和成熟运营,早已稳占市场大头。消费者想喝精品咖啡,大多数会先想到星巴克。其他品牌想分点市场,只能去抢星巴克剩下的小蛋糕,而且这小蛋糕竞争激烈。品牌们为了抢客,不停地花钱升级产品、装修门店、做营销,但市场容量有限,回报却不一定成正比。

还有一大劲敌是瑞幸、库迪、幸运咖这些“价格战”玩家。瑞幸用“9.9元咖啡”,库迪搞“8.8元无限喝”,幸运咖甚至卖到5块多。它们靠资本支持、数字化和规模采购,成本压得超低,价格也特别有诱惑力。

对中国这个咖啡文化还在培育的市场来说,大家对专业名词其实不太在意,更多关心的是“好不好喝”“值不值”。高端精品咖啡动辄35元起步,价格自然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再加上经济增长放缓,大家消费更谨慎,非刚需的精品咖啡成了首当其冲被压缩的项目。皮爷哪怕有死忠粉,客流也被低价品牌分走了,生意自然难做。

那么,皮爷咖啡该不该降价?短期来看,降价可能多卖点,缓解现金流。但从长远看,降价太多容易把“精品”标签弄没,跟瑞幸库迪打价格战,最终可能两边都输。

更聪明的办法可能是“分层经营”:保持核心精品路线的同时,推出一些价格更亲民的副线或者限定款。就像星巴克有“臻选”和“经典系列”两条线,蓝瓶咖啡上海店也做联名和大师课程,靠稀缺性拉动复购。这种策略结合本土市场需求,在品质和成本之间找到平衡,才是精品咖啡在中国市场闯出一片天的关键。

所以,精品咖啡难做并不是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想在这条路上走得长远,必须既懂品质,也懂市场,更得懂消费者的心思。


风吟月 发表于 2025-8-11 10:54

降价是双刃剑,降了销量可能涨但品牌形象就折扣了,最好是分层做,搞点高端又搞点亲民,这样才能活得久又有钱赚,国内市场得接地气才行。

天际行 发表于 2025-8-11 11:03

皮爷关店其实挺正常的,毕竟精品咖啡成本高,租金又贵,利润空间不大,尤其跟瑞幸那种价格战选手一比,真是吃力不讨好。想做精品还得有真本事和耐心。

不是永远 发表于 2025-8-11 19:32

精品咖啡一看就贵品牌加制作价钱不低工薪阶层消费不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精品咖啡在中国这么难做?看看皮爷咖啡的关店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