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版 发表于 2025-8-10 09:51

宁波首富的“250天神话”——从巅峰到破产的急转弯

说到首富,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光鲜亮丽、风光无限。可宁波前首富熊续强的经历,更像是坐了一趟超级刺激的过山车——上去的时候快得吓人,下来更是猝不及防。

2018年,他凭着295亿的身家,登上了胡润百富榜宁波榜首。可没想到,好景只维持了250天,就被400亿的债务压得喘不过气,自己申请破产重整。首富当得短,但和债务的拉锯战却足足打了5年,直到最近,他名下最后一家上市公司——河化股份的股权被转走,一股不剩,全部抵债。

有人说他是运气不好,其实细细想来,这更像是野心膨胀后的“自我反噬”。

布鞋首富的逆袭上半场

巧的是,熊续强和宗庆后一样,也爱穿布鞋。布鞋未必代表高尚,但大多穿布鞋的人,都是熬过苦日子的。

他1956年出生在宁波,年轻时赶上知青下乡的年代。17岁被分到余姚一家农药厂当工人,可他不混日子,硬是干到副厂长。

1979年,高考恢复,他抓住机会考上杭州化学工业学校(后并入浙江工商大学)。当年高考有点特殊,大学和中专分开录,他为了保险报了中专。结果分数出来,他其实能上大学,但因为政策错过了。不过这也算因祸得福,两年毕业,比同龄人更早进入社会,还进了体制内,当上了局级干部。

1991年,他主动接手一家亏损的罐头厂,三年就扭亏为盈,还拿下了宁波当年20%的外汇创收。但正当领导盼着他再干几年时,他辞职了——因为他看中了房地产这个更大的蛋糕。

地产起飞与疯狂并购

90年代,宁波正赶上城市化潮,很多国企搬迁留下的地块急需开发。熊续强虽然没做过建筑,但凭着在体制里积累的资源,1993年成立银亿集团,专做烂尾楼和旧城改造。

到2008年,银亿已经是百亿级房企,宁波本土龙头。

如果故事到这儿,他大概会一直是个稳稳当当的地方富豪。但转折出现在他儿子熊基凯留学回国后。儿子有了“国际视野”,父子俩的野心一下子放大了,开始疯狂并购。

2011年借壳ST兰光上市,2014年收购康强电子,2016年拿下河池化工,2017年更是一口气花120亿收购了三家海外公司。儿子还放话:“2020年要做到千亿营收,搞个跨国集团!”

资本市场被点燃了,股价飙升,胡润榜直接盖章首富。可这场豪赌的泡沫破得比谁想的都快。

400亿债务爆雷:成也并购,败也并购

2018年底,银亿突然爆出3亿债务违约,半年后,熊续强直接因资不抵债申请破产重整。事后看,问题核心就是过度依赖并购。

收购的钱基本靠借贷,尤其是海外收购,把现金流掏空了;涉足汽车零部件等陌生行业,管理不上手;再加上房地产调控收紧,主业没法继续输血,最后全线崩盘。

并购确实是企业快速做大的捷径,但走不好,它也是最快的下坠通道。

接下来的5年,债主们拉锯清算,把他名下的资产分得干干净净。最后的河化股份股权也被6.92亿抵掉,他彻底清仓出局。

一个穿布鞋的赌徒

熊续强的“布鞋”原本是低调和务实的象征,但他却走上了资本市场上那条最冒险、最烧钱的路。

他的故事不是孤例,那些年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的狂飙年代,很多人靠杠杆和并购冲到顶端,也同样因为这些跌得更惨。

对熊续强来说,这场赌局赔光了所有家底,恐怕很难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风吟月 发表于 2025-8-10 10:45

首富梦做得太大,最后全变成了债主的梦魇。布鞋能走稳路,可要是一步迈太大,也照样容易崴脚。

春风十里 发表于 2025-8-10 10:57

从农药厂工人到首富,熊续强经历挺励志,但资本游戏一场,风光背后藏着巨大的风险。借钱买买买,好景不长,400亿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教训深刻,谁都得警醒。

易天一人 发表于 2025-8-10 19:57

宁波人有头脑灵活有经商的潜质,如果好好经营会非常的,可惜步子太大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宁波首富的“250天神话”——从巅峰到破产的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