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把几十万的装修钱交给一个可能下个月就跑路的公司吗?
最近家居行业真是一波接一波地出事,最炸锅的莫过于红星美凯龙,阿里那边一减持4个亿,它股价直接跳水,引发连锁反应。但其实,这并不是个别现象从2024年开始,不少耳熟能详的家装公司纷纷出事:东易日盛要重整,住范儿资金链断了,靓家居要破产,居然之家也有大动作,一时间行业信任危机爆了。
很多人问,现在找家装公司是不是跟“赌博”差不多了?
连续出事,业内大佬都撑不住了
过去两周,家装圈连跳两位大佬。
7月17日,靓家居的创始人曾育周坠楼离世,警方说没有刑案嫌疑。紧接着,公司宣布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直接申请破产清算。要知道,曾育周在2008年就提出“按平米报价的全包套餐”,那时候是行业先驱,如今的落幕说实话挺让人唏嘘的。
更震惊的是没过几天,居然之家的董事长汪林朋也出事了。他之前因资本运作被立案调查,有人说他通过上市套现了四十个亿,最后也选择了极端方式。
不一样的是,靓家居做的是整装,而居然之家主要是建材卖场,靠收租和加盟。但这两种模式最后都陷入了危机。有媒体爆料,广州一些居然之家加盟店搞“国补”骗局,收了钱不交货,消费者投诉无门。
钱到底去哪儿了?
很多人搞不懂,这些企业明明年年扩张,为啥说垮就垮?
其实,说白了,行业的“资金池”问题太严重了。
现在大多数家装公司一上来就让业主交一大笔预付款,甚至六成以上。但是这些钱压根不是“专款专用”,很多都被公司拿去付工资、投广告、补前面欠供应商的钱。拆东墙补西墙,用得一干二净。
比如靓家居,有供应商说他们账期从十几天变成几个月,最后直接结不了账。破产后大家只能去登记当“债主”,能不能拿回钱,全靠运气。
更可怕的是,“装修贷”这种玩法变成了家装公司续命神器。消费者一签贷款协议,几十万就进了公司的账户,看似方便,其实风险极高。一旦公司跑路,贷款你还得还,房子却没装完。
住范儿那边就有客户交了钱只装了半拉,后面公司跑路了,剩下的没人接手。有负责人甚至直接说:“资金有压力的时候,装修贷能救命,你是我也会这么干。”
谁还能撑下去?
现在新房越来越少,市场从“增量房”转向“存量房”翻新。数据也能看出来,新房装修需求从2020年的接近50%降到了现在的35%左右,翻新需求涨到了22%以上。
但即便这样,还是有一些企业在逆势中活了下来。
比如欧派家居,虽然营收下滑了4.8%,但利润却涨了41%。人家靠的是控本降费、供应链优化、自动化生产,真的在练内功。
还有贝壳,靠着房产那一头导流过来,家装业务一季度净收入29亿,涨了22%。它渠道多、品牌信得过,还有数字化系统帮着管理项目,明显比传统家装公司要“抗打”得多。
家装行业要想活得久,不能靠“玩钱”、搞高周转,而要靠服务、靠口碑、靠产品力。
现在的消费者不是只看谁便宜,更多是要“省心”、“靠谱”、“能落地”。未来拼的是谁更专业、谁更稳定,不是谁“搞钱搞得快”。
对消费者来说,至少那些只会“割韭菜”的公司正在一个个被清理出局。只是,在这个混乱期,我们每一个消费者都得擦亮眼睛,不要把几十万轻易交给一家“明天能不能开门都不知道”的公司。
现在搞装修就跟拆盲盒一样,全靠运气。你花的是几十万,人家玩的是资金游戏,一转身公司黄了,你连人都找不着。 主要是现在的房地产不景气,装修肯定也是不好干了,大公司也是都倒闭了。 自己没时间没精力 家装水太深了 我们邻居就碰到了 钱给了愣是说没钱装修只能耗着 普通百姓,买套房不易,装修更不易,哪敢冒险给跑路公司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