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版 发表于 2025-7-31 09:50

理想i8:李想的“翻身仗”,能打得赢吗?

最近理想i8刚发布,李想这次格外上心。别看以前他在微博上那股子“硬气劲”,现在整个人画风变了,开始频繁发微博互动,甚至还专门开了抖音号,第一条视频里还挺诚恳地说“恳请大家听我讲完”。

说实话,这种变化是从 MEGA 那次“翻车”之后开始的。

那车没卖好,外界很多人以为是因为外形太抽象,其实理想内部后来反思,根本原因还是产品力不够。MEGA失败之后,理想整个纯电计划推迟了一年,光是重做就砸进去20个亿,打掉重练。

你要知道,这对理想来说挺打击的——之前靠增程车型一路爆款,到了纯电这块却摔了个大跟头。于是现在,理想必须得靠 i8 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让大家相信,它不仅仅是靠增程模式成功的品牌,在纯电领域也能站稳。

所以说,i8不仅仅是新产品,更像是一次关键的自我救赎。

但问题也来了,这车真的有那么惊艳吗?

外观上,理想还是有点保守。他们内部开了半个月的会,就在纠结一个事:i8还要不要长得像MEGA?
李想是站在“必须改”这一边的,结果就是——i8看着不像传统SUV,也不太像传统MPV,前脸保留了MEGA的影子,尾部做了SUV风格,整体来说有点“混搭风”。

李想自己在发布会上都自嘲:“第一眼看i8觉得丑,后来越看越顺眼。”
说实话,这车外观确实需要点“审美耐性”。

但外观之外,i8的其他地方就比较“保守”了。理想这次的策略是:不一定要特别突出什么,但必须“没有短板”。

他们把重点放在三个维度:车内空间、补能效率和智能系统。前两个方向,基本上对手也能做到,没啥碾压式优势;最有可能拉开差距的,是“智能化”——比如“理想同学”语音助手,VLA司机大模型之类。

但问题也挺现实:
这些智能功能,说起来高大上,其实很难让普通用户“眼前一亮”。比如“理想同学”现在能上手机App了、车机联动更强了,听起来不错,但你真说它跟别家的助手有啥本质差异,好像又说不上来;而VLA那套自动驾驶系统,宣传很强,但目前离真正的“放手开”还早着呢。

总的来说,i8确实比以前进了一步,但这步没迈得特别大,想要凭这个震撼市场,难。

再说到节奏,理想这次也“稳”得多。

他们没有像以前那样一口气推出四款纯电车,而是先试水两款:i8和i6。
张骁(理想第二产品线负责人)自己也说了:如果这两款都不行,那后面的i系列也没啥意义了。

而且现在的市场环境也不一样了,2022年L9那会儿,消费升级氛围还在,现在就不一样了——老百姓更倾向“找平替”,不是一味追求升级。所以理想这次走的是“大空间、够用”的策略,i8的车内空间和L9差不多,纯粹满足家庭刚需。

这次理想没有“冲高喊口号”,i8刚发布时,内部给的销量预期只有3000-5000辆,券商那边也就是5000-8000辆的估计。不像以前动不动就说“我们是50万以上销量第一”。

你从价格也能看出来:i8的起售价32.18万,和理想L8一模一样,甚至i8 Ultra版本还比L8 Ultra便宜1万。但实际上,i8的制造成本比L8贵了2万多,也就是说——理想愿意少赚点,只求它先活下来。

讲真,理想现在做纯电,确实不像以前那么有底气。
i8瞄准的用户群跟问界M8、乐道L90、小米SU7这些高度重合;i6对阵的对手更是“卷王”级别,小米YU7这种还有品牌加成。

所以说,这次i8走得不容易。
它的表现会直接影响i6的走势,甚至决定后面的i7、i9还发不发布。

理想已经没法再冒进了,风向也变了,现在的打法就是:稳住、别翻车、一步步慢慢爬回来。



独孤影 发表于 2025-7-31 11:30

李想现在是真的“低调做人、认真造车”了,以前那劲儿哪去了?看得出来这次i8算他亲儿子,怕再翻车一回直接把纯电给玩黄了。

鱼天下菜 发表于 2025-7-31 16:55

这形势不好的年头,一个企业更是要稳扎稳打的好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理想i8:李想的“翻身仗”,能打得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