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出海放大招:欧洲买卖谈得火热,香港超市直接拿下!
这两天,刘强东在国外可是忙得很。先是德国那边传来消息,说他盯上了一家老牌的电子零售公司 Ceconomy,打算出手入股,价格还开得不低——每股4.6欧元,比人家前一天的股价还高出快23%,这诚意妥妥的摆上桌了。
这家 Ceconomy 不小啊,旗下有 MediaMarkt、Saturn 这些欧洲挺有名的 3C 卖场,主要卖电脑、手机这些数码产品,在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一共开了1000多家门店,一年能接触消费者22亿次,有4300万忠实客户。关键它还自己搞品牌,比如 PEAQ、KOENIC 等等,不光卖货还自己做产品,利润不低。
刘强东为什么想收?人家根基深、渠道稳、品牌也有,收下后就是个现成的大平台。唯一问题就是——得搞定那些手握股份的“老牌欧洲家族”。
比如第一大股东凯勒哈尔斯家族,还有德国的汉尼尔家族,背后都是上百年历史的传统资本,做决定没那么容易。
Ceconomy 自己也说了:和京东确实聊着呢,但还没签协议,最终能不能成,不好说。
而与此同时,刘强东在香港那边也没闲着。
消息传出,京东准备收购香港本地的佳宝超市,双方其实早在4个月前就签了字,只是京东那边一直没公开宣布。据说刘强东当时还亲自去了趟香港科技大学,顺便把这个事敲定了。
佳宝在香港有90家门店,主要卖冷冻肉类、杂货、水果蔬菜这些,虽然不是最顶流的连锁(比不上百佳、惠康那种),但在地头上也算是有根基的。更重要的是,它背后还有不少物业,收下来的不仅是零售网络,还有一堆店铺资产,未来京东想怎么改造都方便。
京东之前就表态要加码香港市场,去年砸了15亿,今年又加了一波,还上线了“买贵就赔”服务。这次拿下佳宝,配合自己的供应链和物流资源,确实有点动真格的意思了。
刘强东这几年一直在琢磨出海这事,早期其实试过东南亚,但效果不算理想。很多项目搞着搞着就放弃了。那时候他还挺自嘲的,说自己“英语都说不好,还想搞国际化”,但现在,态度变了。
他最近明确说了:国际业务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现在京东海外的班子也组起来了,有17个核心高管,都是在国外混过、有经验的人,他自己也不打算事事亲力亲为了。
刘强东的想法其实很清晰:
不是走“跨境电商”的老路,而是“建本地仓、雇本地人、卖本地货”,真正做“本地电商”。
目前,京东在欧洲已经搞了三年基础建设,到2025年,差不多就能全面营业。他还说,中国的小家电品牌真的比欧美那些老牌厂商强很多,打算把1000个国产品牌推向海外市场。
而京东最强的底牌,还是它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
截至去年底,海外仓库已经铺到全球19个国家,仓库面积加起来超100万平米,保税仓、直邮仓全都有,这才是真正能让“出海”落地的实力。
有业内分析师也说了:现在很多中国品牌要出海,基本靠亚马逊、Tiktok那一类平台。京东要走出自己的路,才刚开始。这回如果能顺利搞定 Ceconomy 和佳宝,刘强东在欧洲和香港的“根据地”就算立起来了,下一步怎么玩,全看他怎么布局。
刘强东这波操作确实有点看头,德国那块要是真拿下了,那不就是相当于京东把“欧洲国美”收编了 刘强东这波操作真够狠,瞄准Ceconomy和佳宝超市,既有渠道又有地盘,老外手里的股份不好搞,但只要成了,京东在海外布局就稳了! 近些时候,强哥,真的宝刀不老,一归山不是亲自送外卖,就是搞国外市场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