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玩“物理课”玩出圈了,连诺奖得主都来捧场!硬核又上头
你可能没太关注,但最近微博热搜上有个话题火了:“诺贝尔奖得主称AI被过度炒作”。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搜狐创始人张朝阳搞了个直播,邀请了诺奖物理大神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做客,一边聊AI一边聊物理,结果直接把直播间“卷”上天了。格罗斯在直播里毫不客气地说,现在AI被吹得太过了,很多生成内容其实缺乏真正的创新。他甚至预言,AI未来要取代的不是科学家,而是那些只会说漂亮话的人。张朝阳听完也表示赞同,说现在整个AI圈子确实挺浮躁的。
这场直播也太炸了,直接冲上热搜总榜第18位,引起网友热议。关键是,张朝阳的直播已经不只是讲讲物理,而是开始请来一线科学家面对面交流,每一场都硬核得不行。
张朝阳的“物理课”:越玩越专业,越搞越深
其实,这不是张朝阳第一次这么玩了。从2021年底开始,他就搞了一个叫《张朝阳的物理课》的系列直播——你可以理解为“老板亲自上黑板讲物理”。一开始他一个人讲,后来直播间越搞越大,现在都能请来诺奖得主、国际大教授做嘉宾了。
比如最近除了格罗斯,还有美国科学院院士徐一鸿、英国皇家科学院的**汤大卫(David Tong)**等重量级嘉宾陆续登场。他们讨论的不光是专业知识,还聊AI、外星生命、宇宙、科学传播、甚至科普和教学的区别,话题跨度非常广。
这些对话门槛可不低,没点大学物理基础真的听不懂。但别怕,这节目虽然硬核,却越做越出圈。像“AI被炒作”“外星生命存在但不会造访地球”这些内容,都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从一人讲黑板课,到请来科学家群聊,张朝阳是真想认真搞科普
回头看张朝阳这几年的直播路,他不是走马观花搞个热闹。他自己是物理学博士,对物理是真有热情。他不怕公式多,不怕内容深,还一直鼓励观众“研究式学习”——不是光听一遍就完事,而是自己动脑推公式、理解背后的逻辑。
他在直播课上,能在几块大黑板前站几个小时,手写推导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直接上演物理教学现场。为啥观众买账?因为他真的不是装样子,是真把知识讲明白。
有观众说,“我看他直播不仅学了物理,还学了怎么思考问题。”这就不只是科普了,而是潜移默化在训练大家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素养。
直播不只是带货和跳舞,硬核知识直播也能火
说到底,现在的直播行业虽然人多、内容杂,但真正有质量、有深度的直播太少了。带货、娱乐大家都玩腻了,很多人其实特别想看看不一样的东西,想听点有营养的内容。
张朝阳的《物理课》就刚好填了这个空档:不卖货、不扯闲篇,一边和大教授聊天,一边认真讲知识,让直播间成了能涨知识、能思考的地方。你可能看完直播不会马上成物理博士,但你能感受到一种思考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态度。
这不只是张朝阳的个人秀,是一次直播行业的新突破
你以为他只是在直播物理?不,他是在把科学传播做到系统化、多平台化、多形态化:除了直播,还有短视频、图文、出版物,甚至线下课程。三本《张朝阳的物理课》已经出了,很多学生、科学爱好者都在追着看。
他请来的科学家也不是打个酱油,而是真在交流观点。比如汤大卫说,“科普比教学更难,因为要用比喻让人听懂”,张朝阳则坚持,“科学不能一味讨好观众,也得有点深度、有点数学”。
这些讨论,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科学精神的分享。这一点,和国外很多一线科普大师(像霍金、费曼那种)是一个路子。
知识直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张朝阳已经走在最前面
目前来说,知识类直播在体量上肯定比不过娱乐直播、带货直播。但张朝阳和他的《物理课》证明了:只要内容够硬,表达够真诚,观众是愿意看的,甚至会上瘾。
他请科学家、讲前沿、谈方法、推公式——这些看似“反娱乐”的东西,恰恰在直播的娱乐化红海中,杀出一条独特路线。未来谁都不知道直播还会变成什么样,但可以肯定的是,像《张朝阳的物理课》这样真正有内容、有温度、有深度的IP,会越来越值钱。
所以,如果你还没看过《张朝阳的物理课》,真可以试试。哪怕你不是理工科背景,听听科学家聊聊AI、宇宙、黑洞、思维方式,也能打开不一样的视野。
毕竟,能和诺贝尔得主面对面对话的机会,不是每个直播都有的。
张朝阳这是整明白了,比那些整天唱跳卖货的直播强多了。他不光讲知识,连诺奖大佬都能请来,真是直播圈里的一股清流 直播不光能带货,还能长知识,张朝阳搞的物理课是真正硬核。没理工科背景也能听懂点门道,感觉咱们的科普终于走上正轨了! 这就是头脑,都是玩直播,人家是大神级别的,而一些天天叫卖的主播,也就收个辛苦费了 张朝阳聪明属于国家的人才,有这么多精英看咱们看不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