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港美股要交税?这锅你可能真得背!
最近在炒港股或者美股的朋友,应该都被那条“炒港美股要交税”的消息刷屏了吧?我这几天也陆续听说,有不少人真的接到了税务局的电话,有人吓得直接删App了,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发帖求助,“到底怎么回事?谁来救救我?”今天咱们不说具体哪家券商的问题,免得被投诉下架了,我们换个角度,从整个税务政策和趋势来聊聊这事,尤其是大家关心的几个关键问题。
1. 谁可能被波及?
首先要明确一点:如果你是通过“港股通”在炒港股,比如用的是国内券商,比如中信、华泰那些,你可以先松口气。因为国家早就说了,港股通暂时免税,这个“暂时”一直延续到2027年。
但如果你是用富途、老虎、盈透、长桥这些“互联网券商”炒港股或美股,那你就要注意了。现在税务部门开始针对这类账户进行“筛查”——不是说所有人都要交税,而是优先找那些“体量大”的人。
比如账户里有几百万,或者一年成交额破千万的,这种大户首先可能收到电话。小散户呢?暂时不用太担心,但谁知道后续会不会一刀切?现在只是开始“试点”,未来怎么扩大范围,不好说。
2. 为什么会有人收到税务通知?
我身边已经有朋友被“点名”了。他是用富途炒美股的,账户里有600多万港币,去年交易额超过1200万,结果就在上个月被通知“补税”。
其实总结下来,符合以下几类情况的,风险比较高:
账户余额比较大,几百万起步;
一年交易金额很高,破千万;
平时在富途、老虎、盈透这些平台交易;
盈利的用户,特别是有“实打实”赚钱的。
税务部门不是每个账户都去查,但现在信息越来越透明。别忘了“CRS”这个东西——就是全球税务信息交换机制,中国和100多个国家都签了这个协定。你账户里的钱,别人知道得比你妈还清楚。
3. 交税交的是什么?
别以为只有“炒股赚差价”才要交税,很多人忽略了股息分红也是算在“收入”里的。
简单来说,税务局看的是你一整年的“综合收益”:
买卖股票的盈利(就是你低买高卖赚的差价);
拿到的股息、分红;
基金收益也是一起算的。
比如你股票亏了20万,基金赚了10万,但分红拿了30万,那你这一年整体盈利是:-20+10+30=20万。按20%个税算,你得补交4万块。
4. 哪种情况下不用交?
这是很多人最关心的。
如果你今年是亏损的,无论中途赚了多少,年底一算还是亏,那不用交;
但如果你哪怕只赚了1块钱,理论上都得交;
注意,账面盈亏不算,只有**“实际清仓卖出”**的才算。
这就涉及到一个“节税技巧”了:
比如你账面盈利50万,但最后持仓浮亏80万——如果你不清仓,这50万就按盈利算,得交10万税;但如果你最后一天把股票都卖了,亏了30万,那就不用交税了。
所以年底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清仓锁亏”来少交税。
5. 被通知了怎么办?
如果你真的收到了税务局的“补税通知”,建议别拖。一般给你1-2周时间去处理,超过了要交滞纳金,大概每天万分之五。
如果你还硬抗,不申报,那就有可能被认定为“偷税”——初犯还好,罚个0.5倍;但要是被认定为故意逃税,那就可能罚5倍甚至涉及刑责,甚至资产被冻结都有可能。
6. 小账户是不是就安全了?
也不一定。
比如你只有10万块钱,但天天在那儿高频交易,一天交易个四五次,一年下来也是过亿的成交额。只要你的交易数据量大,就有可能被系统“抓包”。
所以别以为“钱少就安全”,交易记录才是关键。
7. 如果今年赚了交了税,明年亏了怎么办?
很多人关心这个问题:今年炒股赚了150万,被收了30万税,结果明年亏了200万,那不是白交了吗?
确实,目前政策上是一年一算,没办法“跨年冲抵”。这就导致很多人干脆不想炒了,觉得不划算。
那些大户被税务盯上不是没道理,交易量大,资金多,肯定跑不掉。小散们还是别太松懈,别觉得自己安全,谁知道以后税务会不会盯得更严。 账户大、交易多、赚钱多的,税务局盯得紧,别以为炒股赚的钱躲得过税,股息分红也算收入,亏了都得算清仓卖出才能省税。 如果赚到钱,还得交税,那么很多人都不会继续了,本来炒股想要赢钱也是很难的。 不炒股很少接触这类的问题,国家的政策多看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