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补贴战”真相:谁在流量狂欢中被卷走了底裤?
2025年7月15号,贵州遵义的一份倡议书突然在餐饮圈炸了锅。出手的是红花岗区餐饮行业商会,点名批评美团和淘宝闪购(就是饿了么),说他们搞什么“0元购”“满18减18”,已经不是促销了,是彻底搞乱市场了。商会的意思也很明确:这种补贴看着爽,其实大家都在玩命内卷。商户在拼命亏钱、骑手在拼命跑单、消费者以为捡了便宜,其实啥都没捞着。简单点说,这场游戏,大家都输了。
01|“三输”游戏:商家、骑手、消费者,全线阵亡
你看,现在的外卖平台表面热闹得很,优惠一大堆,可真正在这场补贴大战里,有人开心吗?
商家先遭殃。**你不跟补贴,就没人点你家;你跟了,价格压得低得离谱,最后赔本赚吆喝。有的奶茶店因为搞“0元免单”,一晚上崩单直接把店整关了;还有些咖啡加盟店,一杯本来15块的咖啡,补贴完变0元,卖一杯亏一块。订单量是上去了,可钱越卖越少,这不是玩命是什么?
消费者也没好到哪去。**便宜是便宜了,但有多少人点了忘了取、送到没人认?白白浪费了好多食物。更夸张的是,有些商家为了压成本,偷工减料、换便宜食材,吃到嘴里的东西都不敢保证安全。
**骑手更别说了。**平台秀数据说有的骑手一天能赚五六百,可背后是多少汗和命换来的?夏天40度的天,还得跑断腿赶单。有时候图多了,收入不升反降,骑手压力比谁都大。
这场“你死我活”的补贴大战,搞得行业焦头烂额,不止是亏钱那么简单,整个产业链都快被掏空了。
02|说白了,这事儿根子还在平台身上
问题的源头,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
现在的外卖平台,说好听点是科技平台,说直白点,其实就是“数字地主”。谁掌握了流量,谁就有话语权。而商家和骑手不过是平台上的“农民工”。
为了抢市场、吸引投资,平台拼命砸钱补贴,打价格战,疯狂烧钱换用户。反正烧的是风投的钱,等圈到人再说。但问题是,这种粗暴拉流量的玩法,直接把行业整残了。
有些商户为了活下去,甚至铤而走险。**啥“幽灵外卖”、黑作坊、证照不全的小店,全混进来了。反正平台审核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能上架、能卖单,谁管你后厨啥样?
有专家都出来说了,外卖打价格战,是在逼商家砍该砍的成本、不该砍的成本。你砍运营成本可以,但你砍食材、砍卫生,那就离出事儿不远了。
这一切都是平台在资本驱动下,把互联网从“赋能”变成“压榨”了。
03|和国家方向南辕北辙:这是在逆流而行
国家这几年提得最多的是“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平台经济规范发展”,可外卖行业这边,明显走歪了。
你看看现在平台补贴战带来的后果:
老字号餐厅撑不住,品质一降再降;
钱都砸在快餐、标准化连锁上,地方特色餐饮没人投;
商家赚钱难,骑手天天累成狗,平台却坐拥巨额利润。
这跟“共同富裕”沾边吗?
而且国家早就出手了。5月份,市场监管总局就联合多个部门把美团、饿了么叫去谈话;7月份,又发布通知整顿“内卷式”竞争,列了七大类典型违规行为,目的就是要给这行业“降降温”。
补贴这事,表面上是平台“让利”,实则是把整个行业架到火上烤。现在做外卖不看手艺,看谁扛得住亏,长久下去,迟早要出大问题。 这样的模式后果会是对行业的伤害,消费者喜欢优惠却担心品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