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突然爆红,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6月刚过去,稳定币这词突然成了热搜常客,一下子从“没人提”到“到处讲”,热度窜得飞快。为啥突然火?先看几个大新闻:
6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点名提到了稳定币,释放了监管层的积极信号;紧接着6月25日,IMF副总裁李波在达沃斯也说,他们正在联合多个机构制定稳定币的国际标准。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说明各国开始认真对待这事了。
同一天,国泰君安国际因为拿到了香港虚拟资产交易的牌照,股价直接起飞,单日涨幅接近200%,你没看错,是翻倍涨!从1块多涨到收盘的3.7港元/股。整个6月,各大券商也坐不住了,接连发布关于稳定币的研报,Wind数据显示,相关路演和电话会议多达50场。
企业层面也不闲着,京东刘强东就在618前的内部会上说,京东计划申请全球稳定币牌照。蚂蚁那边更猛,已经在香港设立了海外总部,还进了香港监管的“沙箱”试点,走得很快。目前他们正在积极申请香港的正式牌照,并打算在新加坡、卢森堡等地也布局。
那么问题来了,稳定币为啥现在火成这样?
最关键原因:全球都不想再死盯着美元了。
咱先说说稳定币是啥?简单理解,它是一种和法定货币“挂钩”的数字货币,比如USDT、USDC这两大主流稳定币,都是锚定美元的,也就是说,它们其实是“链上的美元”。
过去中国是禁止境内加密货币交易的,但今年开始,风向变了。6月,央行行长潘功胜直接说,跨境支付体系太慢太贵,得换条路,数字人民币和稳定币可能是个新方向。
为什么突然想起来“去美元”?因为美国最近通过了个所谓“天才法案”(GENIUS),把美元稳定币正式合法化,还鼓励他们继续扩大。这下全球其他国家就慌了:你美国搞个“链上美元”,把支付、储备也全占了,那以后全球都是你的地盘了。
所以各国都意识到,得赶紧搞自己的稳定币,尤其是中国,人民币要想国际化,稳定币是个好抓手。而香港,恰好成了实验场。
6月初,香港政府发布了《稳定币条例》,规定从8月1日起,所有声称锚定港元的稳定币都得持牌经营。标准也很严:100%储备、不能发利息、必须反洗钱等等。这些条款和美国那边挺像的,都是在给稳定币立规矩。
稳定币到底能干啥?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最直接的用途就是:跨境支付提速又省钱。
你平时刷卡消费,背后涉及好几层银行和中介机构,手续费高、到账慢。而用稳定币支付,就是你钱包到商家钱包,点对点搞定,中间没人抽水,省钱还快。
而且,稳定币是区块链上的东西,不管你在哪个国家,只要能上链,就能转账,这就突破了传统银行系统的限制,相当于建了一个全球支付网。
还有个大应用场景是 RWA(现实世界资产)上链。就是说,把现实中的东西,比如光伏电站、黄金、新能源项目等,变成可以交易的“链上资产”。这些资产在链上交易,用稳定币结算就很方便,效率高还透明。
像蚂蚁数科已经在国内做了几单RWA的案例,比如帮朗新科技、新能源公司做过资产代币化,金额动不动就是几亿人民币。他们就认为,稳定币就是RWA交易里最重要的结算工具。
对普通人来说,以后也有可能买到这些“代币化资产”,作为一种低波动、类现金的投资产品。现在香港已经批准了40家机构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里面不光有券商,还有银行和互联网公司。
谁在跑步进场?
现在蚂蚁数科已经在申请稳定币牌照了,京东币链说争取年底前拿牌,连连支付、联易融、渣打银行这些也都在搞合作项目。中国光大还投了“稳定币第一股”Circle。
此外,华夏基金(香港)也已经参与了香港金管局的多个试点,和三家沙盒里的公司都有合作。他们说未来全球可能会出现几个主流稳定币,就像现在的美元、欧元一样。
他们还预测,香港可能会成为稳定币全球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对人民币国际化、对未来金融格局,都是个不小的推力。
现在谁还傻傻等银行转账那一套?稳定币出来,跨境打钱就跟发微信红包一样快,关键还便宜! 稳了稳了,以后跨境支付真有可能靠它省事了,再也不用慢吞吞转账被中间薅羊毛了。 稳定币的到来肯定是好的,但是对于市场和金融真的不知道会怎么样
页:
[1]